「杀伐果断确实好,但那就不是兴哀帝了。」
「是的,他做不到。」
「天真温柔,才是他的本性。」
「所以他是兴哀帝啊,唉。」
被扣押的粮草,终于重新启程,赶赴边疆战场。
兴哀帝身边的大太监的干儿子,历史上曾给齐太。祖送画像的那个小太监,领旨随同粮草一起去往边疆。
才十六七岁的小太监,是抱着必死之心出发的。
他跪在兴哀帝身前,重重叩首,他看着兴哀帝道:“陛下放心,奴婢就算是死,也一定会把粮草送到大将军手上!”
他还稚气未脱的脸上,是决绝和死志,眼中燃烧着的熊熊火焰,是他的忠诚。
兴哀帝亲自扶起他,颤着手帮他整理衣冠。他努力扬起笑容,对小太监说:“去吧,朕等你回来。”
“唉!”小太监灿烂地笑着,重重点头。
饿殍遍野,反军遍地,国之将亡,长长粮车,如何安全地到达遥远的边疆?
所有随粮车出发的兵士,都抱着一去不回的心态,哭着告别亲朋。
他们恨啊,为什么偏偏要选中他们押送粮草?可当兵当兵,这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呢?
那一路的艰难险阻,堪称催泪。
大雨倾盆中,小太监焦急地指挥着兵士们保护粮草。
夜宿野外时,小太监和兵士们,就抱着刀睡在粮车旁。
反军打来时,小太监带头冲锋,嘶喊着:“想抢粮草,踏着我的尸体过去!”
那些事到临头退缩和犹豫的兵士们,沉默后,终于也举起了刀,大喊着冲了上去。
“冲啊!不能让个阉人看不起咱们!”
“杀啊!妈的,老子还能比不过一个太监!”
“头掉了,碗大的疤,我不怕!我不怕!”
苍老的、中年的、稚气的一道道喊声,响彻这片小小的战场。
那些其实根本不愿意来押送粮草的兵士们,最终用他们的命,保住了那一车车的粮食。
战后,差点被反军一刀砍死,身染鲜血的小太监,跟跄地走遍战场,用笔记下一个个牺牲的兵士。
领头的老兵一边包扎伤口,一边嗤笑:“有什么好记的?朝堂衮衮诸公,哪会在意我们这些贱命!”
小太监翻着一个兵士的尸体,转头看他道:“陛下在意。”
“陛下说,每个为押送粮草牺牲的将士,都要记下来,送进宫去。”
老兵包扎伤口的手,停住了。
小太监天真而又憧憬地笑了,他说:“你知道吗?陛下写了一本《忠臣录》,所有为大兴奉献的朝臣、兵士、百姓、侍从,都在上面留下了名字。”
“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被陛下写在《忠臣录》上。”
小太监的眼中闪着明亮的光,神情中一片神往。
老兵沉默良久,最终抹了一把脸,红着眼睛低骂:“草他娘的!”
旁边,那些同样在包扎伤口的兵士们,默默低下了头,有水珠打湿了地面。
小太监记完所有牺牲的兵士,仔细地把小册子放进怀里,转头对老兵说:“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保护好册子,把它送进宫去。”
老兵“呸”吐了一口唾沫,凶狠地骂道:“放屁!就算是老子战死了,也轮不到你个小太监!”
小太监看着他,没生气,咧嘴笑了。
此后一路上,大风大雨,战斗流血,小太监和一众兵士们,都顽强地挺了过来,护着那些粮车,坚定地前往边疆。
观众们的弹幕密密麻麻一片,几乎要遮住了画面。
「“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被陛下写在《忠臣录》上。”你的愿望实现了,你的名字在《忠臣录》上!大哭!」
「不止是你的名字,你的尸体,也葬在你效忠的皇帝边上。如你所愿,永生永世地陪伴着他。」
「还有这些押送粮草的兵士们,《忠臣录》上全部有你们的名字!兴哀帝没有辜负你们忠烈的心!」
「我们看到了,整本《忠臣录》,我们后世人都看到了!」
「它会永永远远地传下去,随着我们的文华,一直传承下去!」
而在边疆战场上,最终的决战已经爆发了。
没有粮草,大兴的将士们撑不下去了,他们没有选择等死,而是抱着守护疆土的心,选择了和敌人拼死一战。
那一场大战,无比惨烈。
大兴将士们死伤无数,用以命换命的打法,才终于拖住了敌军的进攻,没让敌军攻破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