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真的服气吗?未必。
刘瑁本人不服气,他身后的势力也不服气。
刘焉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当年能因为相面之人的话让儿子娶有大贵之相的女子看重的就是那个“大贵”。
什么叫“大贵”?天子才叫大贵。
他给儿子娶个有大贵之相的女子就意味着他儿子有成为天子的资质,他儿子有成为天子的资质那他这个当爹的自然也能成为天子。
刘焉能因为吴氏女有大贵之相下聘,随他入蜀的吴氏肯定也想着从龙之功。
结果现在不光从龙没着落甚至连益州都没了,他们找谁说理去?
以吴懿为首的外来势力心里很不乐意,看到软弱无能被赵韪等人玩的团团转的刘璋更是不满。
主君当杀伐果断,被臣下牵着鼻子走算什么主君?
吴懿等人看不上刘璋,刘瑁更不愿意将州牧之位拱手让给无能的弟弟,益州豪强不支持他那他就抢,只要他的手段足够强硬,到时有没有朝廷的任命诏书根本不重要、
于是乎,在刘璋忙于应对刘表的发难时,刘瑁等人也在筹划夺权。
这些都是裴潜送来的消息。
裴大人去益州最开始只是想忽悠几个擅长水战的将领去扬州丰富水师将领籍贯多样性,到地方后看到益州四分五裂各怀异心又有了点儿新想法。
益州本地豪强那边他就不说了,野心太大不好掌控,需要他们家主公来杀杀锐气,光动嘴皮子没用。
倒是那些试图跟着刘焉谋从龙之功的外来士人,一个个的好像都有点缺心眼儿。
想要从龙之功跟什么刘焉啊?他们家主公难道不是更有真龙天子之相吗?
刘焉活着的时候不行,刘焉死了他儿子更不行。
吴懿也是,与其指望妹子生下外甥凭借外甥当外戚,还不如直接一步到位追随他们家主公。
益州闭塞消息不通,但是当官的肯定会注意外面的局势,应该不会有人到现在还没听过他们家主公的名字吧?
吴懿的妹子嫁给了刘瑁,要是舍不得妹子也有法子,可以让妹子踹了刘瑁另寻如意郎君,小夫妻感情好的话那就旁敲侧击看刘瑁离开益州的意向强不强。
说真的,益州虽好,但想有前途还是得去京城。
裴大人说他在益州如鱼得水,基本上没有人能拒绝他的建议。
如果这时候传出天子禅位的消息,裴潜那边能进行的更加顺利,甚至可能在马腾韩遂打下汉中之前让益州再易一次主。
所以说,在司隶尚未完全走上正规的情况下再加个送上门的益州,他接下来会忙成什么样子他自己都不敢想。
也就是凉州离的太远,没有马腾韩遂这两个大势力后剩下的小势力都翻不起什么水花,并州也能分出拥有和胡人打交道经验的官员和麹义打配合,不然他就是分成三个人都忙不过来。
人到用时方恨少,明明已经很注意搜罗人才,还是感觉不够用。
郭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也就是说,我不去西凉也行。”
“西凉?”荀晔侦探附体,“莫非我那冷心冷情的文若叔原本说的是发配西凉,是奉孝叔再三苦求才变成发配洛阳?”
郭嘉磨了磨牙,皮笑肉不笑的当黑脸谏臣,“事有轻重缓急,如今最重要的是受禅之事,其他事情都要退让,将军英明神武,应该不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现在裴潜在益州只能暗戳戳引导那些人往他们身上想,等到受禅登基就不一样了,到时候这小子就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
天子要接管地方郡县需要理由吗?完全不需要。
和受禅相比,其他所有事情都得靠边。
郭谏臣郑重道,“将军,您现在要考虑的是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而不是小小益州。”
这些事情他们会商量着给出几个选择,但是最后做决定的只能是他荀明光一个人。
荀晔同款郑重,“我觉得,得把叔祖接回颍川拿主意。”
什么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光听见这几个字他都头疼,这种事情得有文化的人来参谋,他可以做决定,过程就不用让他知道了。
还有就是,奉孝叔既然被发配到京城那就得有身为发配人员的觉悟,从今天开始这间书房就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办公场所。
郭嘉看看桌上那摞的老高的公文,感觉去西凉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听说凉州风景瑰丽,嘉心向往之。”
“那就向往着吧,奉孝叔也就只能向往向往了。”荀晔小小的白了他一眼,“那边羌人部落众多,各部落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很精彩,我准备派裴大人过去让那边的恩怨情仇更加精彩。”
某人头上还悬着英年早逝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更安心。
郭嘉挑了挑眉,“裴文行?他愿意?”
荀晔扬起唇角,“以凉州刺史的身份。”
郭嘉点点头,“那确实愿意。”
行吧,要说的事情已经说完了,他先去休息,明天再继续商量改正朔、易服色等事。
荀晔让人带他去客院,等人走远才长出一口气。
再一转身,四个阿飘爹整整齐齐。
猪猪陛下摩拳擦掌,“来吧崽,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
作者有话要说:
牛牛陛下([裂开]):我能只做选择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