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第72章 一书千金(第1页)

第72章 一书千金(第1页)

*

子曰:“不语怪、力、乱、神。”

孔夫子不主动谈论怪异鬼神之类的事情,这反应了他老人家务实的思想倾向,但是务实也得看情况,天下大乱的时候得懂得灵活变动才能活的更好。

荀晔是个非常灵活的好小伙儿,为了让颍川百姓过上好日子,忽悠起人毫不心虚。

他的资料是阿飘爹们帮忙整理的,对外宣传神人入梦传授技艺完全没毛病。

宣传的越玄乎定价越高,反正世家大族买的起。

少不更事的荀小将军慌慌忙忙将躬身行礼的韩胤扶起来,怎么看怎么好忽悠。

韩胤原想着以他的本事到颍川走一趟能解决他们家主公的当务之急,没想到荀氏长辈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拒绝,倒是颍川这位小将军有礼有节很好说话。

世族豪门皆以经学传家,大儒为人敬仰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愿意广收弟子讲学传道,而不是藏着掖着只教导自家子侄。

书简都是传家宝,拿宝马香车换书简的事情时有发生,若是孤本更是难得,有时万金都难求。

不过士人只有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卖书,就算典卖也不会说的那么明白,而是美名曰馈赠。

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和铜臭沾边?

如今荀小将军赠书是为了赔礼,谈及买卖实在有伤风化。可是精致的书本难得,错过这回可能以后就再见不着了,天下典籍何其多,他不信荀小将军得了仙人传授后只印这几本。

别管到底是不是神人入梦仙人传授,就说工艺是不是真的吧?

只要好东西能到手,荀小将军说他自个儿是仙人下凡都没关系。

他知道让小将军卖书有些冒昧,也知道荀氏不缺这点儿卖书的钱,但是只拿到一本比一本都拿不到还让他难受,就算知道失礼也只能失礼。

君子不夺人所好,为了求书他今天只能不当君子。

韩胤老脸一红,对上不经世故的年轻小辈总有种欺负人的感觉,“将军,容在下失礼,不知将军可还有别的书籍?在下薄有家资,若将军肯忍痛割爱,在下愿重金相求。”

荀晔眨眨眼睛,犹犹豫豫的回道,“这、典籍怎可贩卖?会不会不太好?”

“并非贩卖并非贩卖。”韩胤听他这语气感觉有戏,连忙为他的冒昧找个不那么冒昧的理由,“是在下失礼提出请求,将军心善愿意割爱才准许在下以金易之,何来贩卖之说?”

他们这是交换,只是以前都用的是香车宝马,他知道荀小将军不缺车架也不缺宝马,倒是养兵需要大量银钱,所以才直接用金银来换。

哪里买了?哪里卖了?

没有的事嘛。

小将军先前赠他的那两本《礼经》他翻阅过了,两本一模一样完全看不出分别,他这几天只舍得翻一本,另一本则收藏起来当宝贝。

书本太过精美,他看之前正都得沐浴焚香才感觉对得起那么精致的书。

儒家三礼有《周礼》《礼经》《礼记》,《周礼》列为经而属于礼,《礼记》是对《礼经》的补充,士人习《礼》需三礼兼通。

但是三部书加起来卷数颇多,不说三部书,就单说一部《礼记》。

《礼记》字数将近十万,写在竹简上要用三千多片,一卷竹简二十到五十片竹简,《礼记》四十六篇全部抄录下来要用一百多卷竹简。

一百多卷竹简,出门都得用车拉。

那还只是三礼中的一部。

他手上的《礼经》的字数只有《礼记》的一半,如果把《礼记》也印成书,拿到手上也只是两本《礼经》加起来的厚度而已。

小将军这里的书本轻薄易于携带,不用的时候塞进书囊就能带走,别说只有一本书,就是三礼加起来也沉不哪儿去。

神仙的好东西就是方便,他看了会心动,他们家主公亲自过来估计也会重金相求。

没有读书人能扛得住这个诱惑,如若书肆贩卖的是这种书籍,不管定价多高他都会买。

没钱的就继续用笨重的竹简,他有钱就要用更好的。

荀晔当然知道纸质书在这连写字用纸都没能普及的年代有多抢手,不抢手他还怎么用纸质书来换军粮?

就算现在已经能够小规模量产,对外也得宣称是纯手工纯精品。

不对,这年头本来就没有机械化,他们就是纯手工。

“先生的意思我都明白,只是这书制作起来极为繁琐,又是仙人传下来的技艺……”

既然先生说了不是买卖,那他也不好把“价钱”之类的字眼儿挂在嘴上,这价位就得先生自己定了。

这书只有他荀明光一处能制,普天之下找不到第二家,价格太低肯定不行,怎么着一本也得卖到百八十金。

没有董卓在洛阳铸小钱瞎搞货币改革,民间险而又险的躲过了物价大崩盘。

黄金一斤值钱万,也就是说官方挂牌一金是一万钱。

在朝廷还没成摆设的时候,三公大将军这等高官月俸连钱带粮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加起来是两金左右,每年还有二十金的年终奖。

但是,这是汉朝,察举制选官的汉朝,没有哪个官员靠俸禄活着,所以他一本书要大几十金完全没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