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第40章 我爱种地(第4页)

第40章 我爱种地(第4页)

草原游牧民族不善耕种,只要缺少粮食就南下劫掠,地方豪族大部分时候都舍不得和羌胡硬碰硬,比起真刀真枪打赢了也损失惨重,他们更喜欢收买羌胡头领主动送上粮草来保全城池。

麹义是个例外。

他这人从小就不服管教,拼着缺胳膊少腿也不愿意让羌胡从他手上抢走一粒粮食。

难怪不愿意留在冀州,这种性子很难受得了韩馥的软弱,让他以韩馥故将的身份归顺袁绍甚至不如大军压境把他打服了再收降。

前者是窝囊的被迫当降将,后者是心服口服当降将,区别大了去了。

不过来并州也好,虽然他们现在家底比不上冀州,但是只要肯努力什么都会有的。

——欢迎麹将军加入,大家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外面很快黑透,麹义也不是一点眼色都不会看,感觉说的差不多了便收住话头起身告辞。

下家已经找好,迟则生变,他明日便启程返回邺城。

荀爽留人,“天色已晚,城中不好找住处,麹将军今日先在府上住下。”

马匹长途奔波后一晚上歇不过来,如果明天一早就要离开就得换新的坐骑,还有路上要带的干粮,留在这里住一晚明早都会准备好。

正好他们也要写信给冀州的族人,另寻住处反而麻烦。

麹义想了想,没有推脱,“谢使君。”

荀晔自告奋勇,“叔祖,我去安排。”

他给踏雪乌骓准备马厩的时候在府里转了一圈,知道客院在什么地方,难得遇到自冀州远道而来的客人他想多亲近亲近。

不过麹将军和亲信连着三天高强度赶路,太耽误他们休息也不好,所以他就简单问几句。

荀晔让仆从去通知等在门口的麹义亲信,到客院后满怀期待的问道,“麹将军,听闻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是真的吗?”

带甲百万,就算这是夸张说法,至少也能落实到三四十万。

能养起三十四万的兵丁,百姓数量肯定不止三四百万。

多么令人羡慕的数量啊。

麹义愣了一下,然后重重点头,“是真的!”

所以他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韩馥连打都不敢打,就算袁绍可以打着汝南袁氏的名号招兵买马,冀州本地世族不可能全部都向着他。

再说了,他是州牧,整个冀州明面上的兵力都归他指挥,世族不会过多掺和进这种事情,就算会派私兵部曲加入战局也影响不大。

袁绍为什么和公孙瓒联系?就是因为知道即便真正开战也是他们胜面更大,所以宁肯冒着公孙瓒趁机抢夺冀州的风险也要拉援兵。

看现在也知道,公孙瓒的确应邀发兵南下,韩馥也的确被吓的交出州牧印绶,袁绍成功兵不血刃拿下冀州,可是公孙瓒走了吗?没有。

想不明白,实在想不明白。

荀晔也想不明白,但是事情和他关系不大,这时候只需要表示尊重祝福就行,“没有兵戎相见也是好事,可以减少许多伤亡。”

麹义叹气。

是这个道理,但也是真憋屈。

荀晔继续问,“麹将军,冀州百姓过的怎么样?境内经常有贼匪作乱吗?”

并州人口凋零,清查郡县人口可以让户籍册看上去好看点,但是接受外地流民更是无本生意。

清查郡县人口会得罪隐匿人口的地头蛇,接收流民不一样,百姓在老家过不下去才会背井离乡,老家的官府遇到这种情况得先反思自身。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自己想去。

麹义听到这里也反应过来了,当即拉着刚认识的荀氏小将军进屋说,“冀州看似安稳,实际却并不太平。”

别的不说,就那巨鹿郡。巨鹿郡可是大贤良师张角的老家,当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几乎动摇大汉根基,张家兄弟几个都死了也不耽误天下人打着黄巾军的旗号继续作乱。

巨鹿郡、安平国一带黄巾贼声势浩大,常山、赵郡、中山等地又有黑山贼盘踞,也就魏郡、清河国、渤海郡这几个没有山地的郡国看上去好一点。

黄巾贼黑山贼动辄数万人马劫掠郡县,韩馥为州牧时奈何不得他们,等袁绍上位应该会好点,但是具体会是什么样子还得到时候才能知道。

不过他可以肯定,只要并州能稳定下来,冀州的百姓闻着味儿就能自动翻越太行山。

“都来都来,咱们并州缺人。”荀晔点点头,然后又强调道,“特别缺!”

这几年刘虞治理幽州有方吸引了数以百万的百姓迁至幽州,他们并州努努力能不能也吸引个几百万的百姓?当然可以!

作者有话要说:

阿牛([撒花]):寡人之民,多多益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