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潭山,他问道梅隐庵,寻梅以观雾海。
青芝、长岐、聚坞拱围,蔚为壮观。
在玄墓山,他踏雪寻梅,临轩作画数日。
春燕啼鸣,而浑然不绝于耳。
在穹窿山,他拾红枫,赏秋菊,与友醉酒欢歌。
碾墨作画,求画者络绎不绝于道。
生逢乱世,唯独诗画可历万古而长青。
就让那梅花和香韵,留在一的竹枝词之中吧。(完)
3。王实甫:西厢的故事很有味道
这是一个关于秋天,又关于爱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君瑞。
故事的女主角,叫崔莺莺。
张君瑞是什么人,嗯,他是寒门学子,凡夫俗人。
崔莺莺是什么人,嗯,她是相国子女,一代天骄。
两个人有什么样的故事,还要从普救寺的一面之缘说起。
当时,俊朗帅气的张君瑞,进京赶考。
路过普救寺,便入寺祈祷。
虔诚的三拜九叩,只希望能高中入仕。
遇见为父亲之死,苦心操持丧事的崔莺莺。
那的大方得体举止,梨花带雨的面容。
瞬间,让爱情小白张君瑞丢了三魂七魄。
连续几天,茶不思,饭不想,赶考的心思,都荡然无存。
同乡的王某,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便找来红娘。
红娘告诉张君瑞,崔家是有礼数的人家。
崔家女莺莺,可是相国夫人的掌上明珠。
想要成其姻缘,非要出人头地不可。
为了爱情而奔赴事业,这股劲头可撼动天地。
最终,张君瑞靠功名,抱得了美人归。
同乡王某回乡之后,便把故事告诉了族人。
族中后辈有编剧叫王实甫的,把故事整理,取名《西厢记》。(完)
4。吴当:历史学知识的搬运工
吴当的国子助教一职,是承袭了父辈的福荫获得的。
当然,父辈的福荫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在大元朝,汉人要出人头地,还是比较难。
家族福荫与血脉之力,根本没办法比。
无法突破阶层,至少要守住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