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崔与之:金银权贵不要,千古流芳不求
有麝自然香,何必迎风立。
为了南宋朝廷,崔与之可谓呕心沥血。
他是第一位,从岭南走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
这一切,得益于增江书友林仲介等人的慷慨资助。
他也是第一位,在广西那片莽荒之地开疆辟土的人。
在浔州,他主动将自己居所的瓦片换下来,用来修葺粮仓。
他还是第一位,在海南岛上巡视的官员。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朝廷官员踏足过这片不毛之地。
崔与之不爱金银,不慕权势,只想要把活儿干好。
人到中年,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必须要把饭碗端住了。
至于千古流芳,那是刀笔之吏的事情。
只要把事情做好,青史上终归会留下他的只字片语。
最近,南宋迎来了南渡后最大的危机。
事情还要从蒙古大军,攻打金国开始说起。
前些年,金国为了避开蒙古铁骑,将都迁到了汴京。
打不过蒙古的金国,自然拿南宋这个软柿子出气。
时不时在边境,骚扰南宋的子民。
崔与之临危受命,在扬州筹措军备及防守事宜。
只要肯努力,就算没带过兵、打过仗,一样可以独当一面。
刀山火海,只要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
再凶猛的敌人,也可以按在地上摩擦。(完)
4。胡安国:与其经世救国,不如归而山隐
历朝历代,经世救国的能人如恒河沙数。
早些年,胡安国算得上是北宋政坛的一个人物。
太学博士、湖南学士等荣耀,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靖康元年,更是被擢升为中书舍人。
奈何,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喜极而泣。
来自宰相何桌的排挤,只是仕途下坡的第一场游戏。
之后,左相吕颐浩的重击,让他彻底从政坛上消失了。
从此,胡安国没羞没臊地过上了带薪停职的生活。
而此时,北宋朝廷已经不在,由南宋朝廷取而代之。
因为曾被提举为湖南学士的关系,胡安国在南岳混得很不错。
于是,他托朋友在湘潭买了十亩私田,建了一排小别墅。
凭借多年走穴登台、教书育人的宝贵经验。
栖身南岳的胡安国过起了结庐在人境,又有车马喧的生活。
他开创的碧泉书院,一跃成为南岳最出名的文化圣地。
无数的南宋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听课。
门口的马路,从柒丈路宽一直拓宽到壹拾2丈。
每月收缴的学费,比公务员的薪资还要高上好多倍。
依仗充沛的财力,以及深厚的文学造诣。
胡安国开创湖湘学派,而其本人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春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六年后他学术大成,一本《春秋传》享誉南宋全境。(完)
5。贾似道:连蒙带骗上位,光明正大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