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石洲城被一层灰蓝的薄纱笼罩,王府各处次第亮起了灯火。听雨轩内,烛光摇曳,映照着苏婉娘略显苍白却异常沉静的侧脸。
春杏已经退下,屋内只剩下她一人。白天的惊涛骇浪——乔清洛的关怀、顾远那番颠覆乾坤的言论、以及那顿打破一切礼教束缚的狼吞虎咽——仿佛还在她脑海中轰鸣。身体的饱足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巨大的空虚和迷茫。
父母…小弟…这个念头像幽灵般再次浮现。乔清洛白天的安抚犹在耳边:“放心,有姐姐在呢。”顾远那句带着敷衍的“明天就放”似乎也成了定心丸。可不知为何,经历了思想上的巨大冲击后,苏婉娘心底那点微弱的希望之火,反而被一种更深沉的、近乎直觉的不安所取代。春杏傍晚送点心时,她终于忍不住,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和疲惫,问道:“春杏…王爷王妃…可有说我父母小弟…如何了?真的…放他们走了吗?”
春杏心头一紧,面上却努力维持着自然,按照乔清洛的吩咐,用一种轻松的口吻回答:“苏姨娘放心!奴婢听前院的人说,大人下令放人了!您那父母和弟弟啊,怕大人怕得要死,据说刚出王府大门,就头也不回地往汾州方向跑了!那叫一个快,生怕大人反悔似的!”她说完,还故作夸张地拍了拍胸口,“这下好了,您总算不用再为他们担惊受怕了。”
她紧张地观察着苏婉娘的反应,准备着如果对方追问细节,该如何继续圆这个谎。
然而,苏婉娘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
苏婉娘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激动或释然的表情,甚至连追问“他们可有受伤?”“盘缠够不够?”这样的话都没有。她那双曾经总是盛满对亲人担忧的眸子,此刻像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只泛着一点微澜。沉默了片刻,她轻轻“嗯”了一声,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没事就好。”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谈论一件与己无关的琐事。
这反常的平静让春杏暗暗心惊,却也松了口气。看来,王爷那番“破茧”的言论,效果比想象中更猛烈。苏婉娘似乎真的开始从那个名为“孝道”的沉重枷锁中挣脱出来,不再执着于那三个带给她无尽痛苦的“亲人”。只是,这份挣脱带来的并非喜悦,而是一种更深的孤寂和自怜。
春杏告退后,苏婉娘独自坐在昏黄的烛光下。偌大的王府,雕梁画栋,仆从如云,可她感觉自己像一个突兀闯入的局外人。名义上是王爷的贵妾,是这府邸的主子之一。可自踏入王府以来,她看到的是什么?是王爷眼中只有王妃乔清洛的炽热光芒,是王妃面对王爷时那毫无保留的娇嗔与依赖。他们自成一体,坚不可摧,仿佛这世间再无人能插入其中。而她苏婉娘,不过是政治联姻的一个符号,一个被塞进听雨轩的、可有可无的影子。
一股强烈的不甘如同藤蔓般从心底滋生、缠绕。她苏婉娘,也曾是活生生的人,也曾有过憧憬和向往!郭从逊死了,她预感到:父母和小弟可能……真的可能也死了,都死了……。过去的一切都成了废墟,难道她就要在这废墟上,做一个无声无息、等待施舍的可怜虫,直到老死吗?
不!她要为自己活一次!哪怕只是证明,她苏婉娘并非一无是处!
一股莫名的冲动攫住了她。她想做点什么!做点能表达心意、证明价值的事情。干活?府里的丫鬟仆役哪个不比她这个从小被圈养的“小姐”强壮麻利?洗衣洒扫?她笨手笨脚,徒增笑话。
蓦地,一个念头如同火花般闪现——做饭!
她记得幼时,府里的厨娘张妈手艺极好,总有些新奇的点心。她曾偷偷溜进厨房,好奇地看张妈揉面、调馅,被那氤氲的香气和创造美味的奇妙过程深深吸引。她缠着张妈学了几手,虽然很快就被母亲现,斥责她“苏府小姐竟学这下贱活计!自甘堕落!”,还被罚跪祠堂,但那些关于烹饪的点滴记忆,却深埋心底。
王妃娘娘出身商贾,据说从不曾下厨。王爷虽是契丹人,精通武艺和权谋,甚至学问渊博,但毕竟是男子,又是高高在上的王爷,想来对庖厨之事也是不屑一顾的吧?她完全不知道顾远曾为坐月子的乔清洛亲自炖鸡汤的往事。而自己,正好有一点点“偷师”来的手艺!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野火燎原。她要亲手做一道美食,感谢王妃娘娘今日的关怀和开导,也感谢王爷…虽然他的言论血腥可怕,但毕竟…点醒了她。更要证明,她苏婉娘,并非只会哭泣和顺从的废物!
目标锁定:她要重现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味道——洛阳的一道特色面食,“浆面条”。那是她为数不多感到快乐的童年记忆里,张妈偷偷塞给她的一碗。酸香开胃,带着独特的豆香和芝麻酱的醇厚。
决心已定,苏婉娘深吸一口气,鼓起前所未有的勇气,走向王府的后厨。
后厨此刻正是晚膳准备的尾声,一片热火朝天。巨大的灶台火焰熊熊,大锅里炖煮着香气浓郁的肉食,那显然是顾远偏爱的北方风味,另一侧案板上,厨娘们正麻利地擀着面条、包着馄饨,那显然是乔清洛喜欢的石洲面食。油烟缭绕,人声鼎沸。
苏婉娘的突然出现,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滚油锅。喧闹的后厨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惊讶地看着这位衣着素净、面容苍白却带着一股奇异决绝之气的苏姨娘。
“苏…苏姨娘?您怎么到这儿来了?这地方油烟重,别污了您的衣裳。”后厨管事王妈是个精干的中年妇人,连忙上前,赔着小心问道。府里规矩虽不似别处森严,但主子突然驾临厨房,总归是件稀罕事。
苏婉娘强压下心头的紧张,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她挺直了腰板,学着乔清洛的样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甚至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味:“王管事,劳烦给我一个空闲的灶台和一套锅具。我…我想亲自下厨,做点东西给王爷王妃尝尝。”她特意强调了“王爷王妃”。
王妈和周围的厨娘伙夫们面面相觑,都有些懵。主子下厨?虽说顾大人确实曾在夫人产后亲自炖过汤,但那毕竟是特殊情况,夫人是心头肉。这位新来的苏姨娘…这是唱的哪一出?
“这…”王妈面露难色,“姨娘,这厨房杂乱,烟熏火燎的,怕是不妥。您想吃什么,吩咐一声,奴婢们立刻给您做便是。”
“不!”苏婉娘语气坚决,带着点孤注一掷的意味,“我就要自己做!放心,我不会妨碍你们。只需一个小灶,一些寻常的食材:绿豆面粉、黄豆浆、芝麻酱、芹菜、胡萝卜丁、盐、香油即可。”她报出了记忆中“浆面条”所需的材料。
众人一听,更是面面相觑。绿豆面粉?黄豆浆?还要芝麻酱?这组合听着就古怪!石洲厨房的储备,主要是白面、小米、各种肉类、本地蔬菜。绿豆有,但多是煮汤或做绿豆糕,磨成面粉极少。黄豆浆?那是做豆腐用的,谁拿来做面?芝麻酱倒是有,可那是拌凉菜或蘸肉吃的调料啊!
“姨娘,您说的这…这像是洛阳那边的吃食?”一个见多识广的老伙夫迟疑着开口,“咱们这儿…没做过啊。绿豆面粉倒是有,黄豆浆现磨也快,可这做法…怕是…”
“我会做!”苏婉娘打断他,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虽然她心虚得要命,“我在洛阳时学过!保证没问题!你们只管给我备齐材料便是!”她不想再听任何质疑,生怕自己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泄掉。
王妈看着苏婉娘那倔强又带着点可怜的眼神,又想起府里确实没有明文禁止主子下厨,毕竟顾大人开了先例,加上这位苏姨娘身份特殊,虽不受宠,但毕竟是王爷名义上的妾室,得罪不起。她叹了口气,妥协道:“好吧,既然姨娘坚持…小翠,把最边上那个小灶收拾出来!老赵,去磨点绿豆粉和新鲜豆浆!其他人,该干嘛干嘛,别围着了!”
众人虽然满腹狐疑,但也只能照办。很快,一个小灶台清理出来,苏婉娘要的食材也备齐了。厨娘们一边忙着自己的活计,一边忍不住偷偷往这边瞄。
苏婉娘深吸一口气,仿佛即将上战场。她挽起袖子,这个动作又引来几道惊异的目光,回忆着张妈模糊的步骤。先是将绿豆面粉倒入盆中,加水…水似乎多了点,面糊稀得不成形。她手忙脚乱地又加粉…结果又太干了。好不容易调成勉强能流动的糊状,又该加豆浆了…豆浆的温度似乎不对?该是温的还是滚的?她记不清了!不管了,一股脑倒进去搅拌!锅里顿时一片浑浊。
接着是煮面条。她选的是府里现成的细面,本该等水开再下。可她心慌意乱,水刚冒泡就丢了进去,结果面条很快粘成了一坨。她赶紧用筷子搅,结果越搅越烂。
芝麻酱该用香油澥开?她倒了一大勺香油,芝麻酱却澥得过于稀薄,香气也怪怪的。配菜的芹菜丁、胡萝卜丁切得大小不一,匆匆丢进那锅越来越浑浊、散着奇怪豆腥气的“浆汤”里…
整个过程中,旁边的厨娘看得心惊肉跳。一个年轻的忍不住小声提醒:“姨娘,这浆…好像有点糊底了?火是不是太大了?”“姨娘,芝麻酱是不是放太多了?味儿有点冲…”“姨娘,面条…好像煮过头了,捞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