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每隔两刻钟,便过来替换热水,以免笼屉中饭菜变凉。
平儿进了正房卧室,点亮房中烛火,趁闲做了些针线,便觉双眸有些涩。
她揉了揉眼睛,将烛火拨得更亮一些,微微推开门户,打量空荡荡的院子,夜色已愈深沉……
……
神京城东郊外,工部火器司工坊。
虽已夜幕降临,工坊内外灯火通明,四周岗楼戒备森严,距离工坊百步之外,驻扎着密密麻麻禁军营帐。
因已临近腊月,距离嘉昭帝下达五百支后膛枪营造之事,剩余期限已不足一月。
贾琮今日没有按时下值,等各工间收拢当日营造事务,聚拢工坊主要人员,入库清点完工枪械。
工坊库房重地,四壁点燃松油火把,将四下照得亮如白昼。
库房中摆放许多长条形木箱,密麻摆满大半个库房地面,箱子里装的都是新造后膛火枪。
这里是存放火枪成品专用仓库,只有这里才允许夜间照明。
而另存放枪弹火药的专门仓库,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夜间绝对禁止明火。
工坊中主要官吏、各工间工匠头目都在库房侍立,人人神情严谨,脸有激动之情。
领头的便是火器司监正贾琮、副监正刘士振。
工坊管事钱槐正带着两位工部小吏,正在清点箱中新造后膛枪数量。
经过三轮核对清点,逐笔登记计算,确认数量无误,由清点人签名画押。
管事钱槐上前说道:“启禀大人,经过数次清点,如今已完工新式后膛火枪,共四百八十二支。
眼下各工间还有充足配件库存,剩余的十八支后膛火枪,三天内就能完成装配调试。
按此时辰计算,工坊比圣谕下达期限,整整提前半月时间,达成五百支后膛枪营造之责。”
在场的各工间匠头,都是从各地精选的能工巧匠,经过工坊数年历练,如今都是贾琮麾下各类火器大匠。
贾琮提出后膛枪营造理念,以及相关的构造图纸,对这个时代来说,是十分前的事务。
需要这些能工巧匠,经过无数次验证实践,才能最大限度付诸实际。
这些崭新的后膛火枪,不仅是贾琮的巧思妙想,更是这些火器大匠心血凝聚。
如今总算得见成果,自然人人心中欢欣。
贾琮说道:“郭管事,四天后行文兵部,请顾尚书派人查验清点枪械,之后即刻封存,等待圣谕分派。
之后三天时间,除了完成余下三十三支后膛枪组装装箱。
各工间抽调人手,对其他入库枪械进行检验,确保枪械性能无虞。
完成五百支后膛枪营造之责,所有工间不能放松进度,岁末之前继续加紧营造。
刘副监负责盘算所需工料,我会即刻像圣上请旨,之后勾兑工部、户部落实。”
在场的刘士振、钱槐、各工间大匠纷纷领命。
贾琮笑道:“在样枪试射成功之后,不到半年时间,便能完成五百支后膛枪营造。
这是工坊上下人等、各位师傅和工间工匠,潜心任事,精诚努力,方能取得如此成果。
兵部对枪械清点核验完毕,本官即刻上本圣上,为各位同僚请功!”
等到分派完相关事务,总人都各自散去,贾琮将刘士振单独留下,向他交待诸般事项,务必落实。
年底之前,工坊内外加强管控,杜绝所有未勘合外出。
传讯守坊禁军,工坊周边五里之内加强戒备,贾琮还会上书皇帝,增派五百名守坊禁军。
如今九边战事一触即,残蒙使团入京议和,神京城北郊外驻扎上千使团成员。
而且,残蒙使团城北驻扎营地,距离火器工坊只有十里远。
虽然工坊有重兵把守,但眼下形势颇为敏感,嘉昭帝对后膛火枪寄予重望,贾琮不得不加倍谨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