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敖烈:取经不如谈恋爱 > 第39章 何必西天万里遥(第1页)

第39章 何必西天万里遥(第1页)

第39章何必西天万里遥

而她又能有什麽办法?兜兜转转,她从始至终,对于敖烈的困境,无能为力。

等等,这是个使人觉得寒冷的咒语,难道……白寻似是终于发现了那一线生机。

白寻走了。

敖烈一大早起来就看到了白寻留的书信。她说出去寻找能解咒的办法,即便不能找到,也会尽快回来。她笃定敖烈不会轻易让她涉险,因此选择了不告而别。

冬季太过漫长,她终究是没有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敖烈呆滞地看着那封信。他从未有一刻这麽痛恨过自己,也从来没有过这麽在意一个人。为什麽老天爷总是要让他得到之後再失去,为什麽要让在意他的人,因为他而受尽磨难?

“白寻!”敖烈向着天空喊出了嘶哑的一声,“我不该骗你,你回来,我没有事,你快回来。”敖烈紧紧抓着那封信,化为龙形奔上天空,扫荡了方圆数千里,一遍遍地大喊:“白寻!”

三山五岭到处回荡着敖烈的呼喊声,唯独听不到她的回音。敖烈这才肯相信,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了白寻的踪迹。

他的心里像是一瞬间被掏空了,没有伤怀,没有痛苦丶没有愤恨,只有脸上大颗大颗的泪珠不停地滚落下去,他一边痛哭,一边在山林中奔走,直到树枝割破他的衣服丶脸颊,直到筋疲力尽才停下来。

一天又一天,他重复这种徒劳无功的举动,直到有一天他筋疲力尽睡着时,梦见了白寻回来的场景,他这才想明白,白寻会有回来的那一天,而他不该让她看到他颓废失意的样子。他渐渐使自己平静下来,回复平常的样子,习武修炼丶学法术。但是白寻没有回来,而他那种迫切的心情使得他备受煎熬,更久的时间过去了,白寻也没有回来,他那种煎熬的心情也开始回复了。回复到白寻来之前的情况,像鹰愁涧的河水一样的寂静丶腐朽。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的心偶尔也会有一点波动,他会去想,白寻为什麽还没回来,是因为她不愿意回来,还是她已经回不来了。

时间转眼过去了三年。

这一天,敖烈懒洋洋地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忽然听见一串铃声响起,他打起精神一看,蛇盘山附近的官道上走过二个行人并一匹白马,一个白面宽头的年轻和尚骑在马上,一个瘦小的行者似的扛着根棍子的男人,在前方引路。

他忽然觉得肚子有些饿,想来是饥咒发作了。便一跃至空中,朝着那两个行人一喷一吸,喷是喷出一团云雾,将二人的视线的蒙蔽了,吸是大口将那匹马吸到嘴里,舌头一搅,扯断马鞍,将一整匹马囫囵吞下。马鞍随手一丢,却好像是沉进鹰愁涧去了。敖烈吃饱喝足,自顾自会鹰愁涧底,河水下面,睡觉去了。

待等妖雾散去,行者将摔在地上的和尚扶了起来。和尚满脸尘土,面容悲戚,想是跌得不轻,“这妖怪如此神勇,又神通广大,不晓得是个什麽孽畜?”

“这,”行者道:“我方才见那妖怪身形隐在云雾之中,有鳞有角,怕不是个水里的怪物。仔细想来,应当是一条孽龙。”

行者又道:“适才云雾来得蹊跷,情急之下只来得及护住师父,不想他的目标竟是那匹白马,倒叫师父受惊了。”

“我受了些伤倒是无妨,只是没了脚力,这万里西天,要如何才能到达?悟空,你常说你有降龙伏虎的神通,你可有办法降服这个妖怪,替为师找回白马吗?”

你道这被夺了白马的二人是谁?他们言谈倒是透出了一点名堂,原来这白面宽脸的和尚就是前些年从长安出发取经的唐僧,本名陈玄奘,後来又叫做三藏法师。至于那矮个子的行者,更是大有名堂,他原是花果山石猴,名孙悟空,因五百年前曾大闹天宫,犯了天条,被贬下界,在五行山待了五百年,後被观音菩萨点化,跟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

孙悟空领了师命,不敢懈怠,径直走到鹰愁涧之外,痛骂起那吃马的恶龙来。也不知道他是用了什麽法术,使得自己的声音穿透了数十丈距离,传入了卧在河底的敖烈耳中。

其实孙悟空心中也很有些顾虑,他亲眼看着龙把马吞了,这时在龙肚子里怕都成了一摊子烂肉,怎麽能做得了脚力呢?只好把这恶龙揪出来打一顿出气,希望和尚能息事宁人罢了。

敖烈吃饱喝足,正乐得午休,忽然听到了骂自己的声音,便以龙形飞了出来,居高临下地看着那只猴子。猴子见他出来,更是指着鼻子一通怒骂,敖烈原本有错在先,他也不晓得自己今天为何食欲大盛,饿极之下,才抢了人家的白马来吃。但错已铸成,那猴子又骂得难听,敖烈心头有气,也没打算放低身段。

那猴子叫他把马还回来,这怎有可能做到呢?他想着,潜入水底,将那一副马鞍拾了回来,丢给猴子。“吃边吃了,吐出来也不是原来的样子。马鞍还你,你等速速离去,莫要没事找事。”换了马鞍,敖烈以为此事便算了结了,仍潜入河底睡觉。

“岂有此理。”猴子无法,只有抱着马鞍回去找和尚,哪想到挨了和尚一通数落:“你说你是降龙伏虎的人物,怎麽连这一头泼龙也治不住,这配得上你齐天大圣的威风吗?没有了脚力,我又该如何上西天……”

唐僧的聒噪这时已初见雏形。孙悟空先是虚心听了几句,後来也是越听越火大,他怎知道龙要吃的是马,关键时候可是他护住了和尚,再者,吃也吃了,他有什麽办法再弄一匹活的马回来。这和尚无理取闹!

也不敢和师父撒气,孙悟空跑到鹰愁涧上空,再把白龙骂了一顿。“你这泼魔,哪里来的不晓事的妖怪,我的白马是你能吃的吗?识相地,你快把那马完完整整地给我还回来。若还不回来,你孙爷爷便叫你好看。”

“来呀,你出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是有种的好汉,就别做缩头乌龟,出来与你孙爷爷大战三百回合。”

……

敖烈那里受得了这等辱骂,他这一世从没为恶,只犯了两个不大不小的错,就被旁人揪住,肆意打压丶奚落,那些杀人放火丶奸淫掳掠的,怎麽不见他们偿还自己的恶果?

真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一声龙吟震天,敖烈龙形冲出水面,停在空中,待发现了那猴子的踪迹,掉转方向,恶狠狠地朝着孙悟空直扑过来。

行者却也不慌乱,原来这激将法也是他惯用的,骂得凶狠,其实自己并未动怒,只等骂得对方沉不住气,他才能有机可乘。

果见这孽龙并不沉稳,只把一张大嘴咬了过来。孙悟空随随便便把金箍棒一架,挡住龙嘴,那白龙一举不得,转身直把一条龙尾甩了过来,迫得孙悟空不得不往空中一跃,避开这一记‘神龙摆尾’,捏一个诀,筋斗云已自发托住他身形。

龙自生下来便有腾云驾雾之能,敖烈以为逼得猴子飞身空中,便能抓住他下盘空虚。哪想到他有一朵筋斗云,加上身法灵便,在空中行走也如履平地一般,这下斗起来也没了多少优势。

那猴子一条棒子舞得密不透风,他几次三番出手也未占得上风。敖烈昂首摆尾,利爪如鈎,狠狠朝着猴子心房抓去,却不想这是猴子卖出的破绽,假意往旁一闪,露出正面空门,趁着敖烈来抓,他便一条备好的棒子朝着白龙龙爪狠狠砸了上去。

金箍棒可有一万三千五百斤重,这一棒若打实了,谁受得了?

敖烈一时吃痛,一指龙爪几乎失去了知觉,但他却没放弃自己的攻势,就势将龙尾缠住猴子腰间,而後将整个龙身缠住猴子的四肢,将他禁锢得动弹不得,正欲收紧身躯,将对方一声骨头绞碎,哪想到这一绞之下,那猴子却纹丝不动。

他定睛一看,自己龙躯缠着的猴子,不知什麽时候竟变成了一条铁棒,他龙躯越收越紧,铁棒却越变越大,两相僵持之下,铁棒‘哐啷’一声倒了下来,就要将他龙躯压在下面。敖烈忙化为人身,飘开一边,身形颇有些狼狈。猴子在一旁正哈哈大笑,敖烈怒极,再次化为龙身,上去与他缠斗。二人一直从鹰愁涧打到西风岭,掀起水浪滔天丶砸塌了数座山岭,引起无数野兽狂奔,禽鸟乱窜。

这猴子神通广大武艺超群,敖烈对上他倍感吃力,借着龙形游斗了几回,明知自己没有胜算,渐渐地熄了战意,找了个机会回了河底。任凭猴子再怎麽叫骂也没出来。

猴子回去却也没讨到好,又被师父骂了一顿,还能勉强忍一忍,这天晚上他们在一处农户家借宿。附近的土匪到了夜间前来打劫农舍,猴子嫉恶如仇,将土匪全部打死,唐僧却责他杀生,两人大闹一场,不欢而散。

孙悟空自回花果山,途经东海龙王处,被龙王劝导,回心转意,提及鹰愁涧白龙,东海龙王将敖烈的事和盘托出。唐僧一人上路取经,途遇化为老妇人的观音菩萨,观音赠他一顶织花锦帽,唐僧将帽子给回来的猴子戴上,帽子却变成了一个金箍。

观音带着唐僧师徒二人再次来到鹰愁涧,唤了几声敖烈,敖烈听见菩萨的声音,前来参加。化为人身,行了礼,与孙悟空争执了几句,观音居中调解,两方终于化解仇怨。观音道,敖烈可化作白马供唐僧骑乘,敖烈心中隐隐作痛,但终于还是伏在地上,观音一点杨柳枝露水撒过,便锯角化鳞,成了一匹神骏的白马。

因是白龙化身,又叫做白龙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