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他能骂醒皇帝,让皇帝不再昏庸,扶大厦之将倾,那又何惜一死!
太子急得看了宰相一眼,宰相立马大步走过来,一把压住老谏官,捂住他的嘴不让他继续说。
太子“噗通”跪下,对着皇帝叩首恳求道:“父皇息怒,求父皇息怒!”
太子深知,此时再辩驳什么都没用了,只能一再叩首恳求皇帝不要怒下杀令。
皇帝其实并不想放过老谏官,可跪求他的是太子,是他疼了十几年,爱入骨髓里的太子,他不愿当众拂了太子的面子,降低太子的威严。
于是,皇帝努而起身,拂袖而去。
太子急忙起身追去,甚至都来不及安抚后面还在暴怒的老谏官。
太子追到皇帝寝宫门前,犹豫了一会,没有进去。他一撩衣摆,跪在殿外,叩首,言辞恳切地为老谏官求情。
太子讲了老谏官三代人的清名,讲了老谏官为官几十年,多次被罢官又被起复,却对朝廷从无怨言,依然抱有一腔为国为民之心。讲了老谏官若被皇帝下令斩杀,对皇帝名声的坏处……
他讲了很多,最后泣声叩首道:“父皇,大兴需要这样的谏臣啊。”
如果满朝文武都没人敢再讲真话,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
寝宫内,长久无声。
太子就那样跪在地上,太阳在他背后,慢慢西移。
很久很久,寝宫内,终于传出皇帝疲惫的声音。
他说:“朕在一日,他便不许上朝。”
最终,皇帝没有下达杀令,也没有罢掉老谏官的官职。
太子喜极而泣,深深叩首,诚挚感谢自己的父皇。
他跟跄起身,顾不及大太监的慌乱搀扶,喜悦地往外跑,想把这个好消息,亲自告诉宰相和老谏官。
寝宫内,皇帝沉默地坐在桌旁,听着太子走远,疲惫地长长一叹。
他的大太监忍不住心疼道:“陛下,您何须委屈自己?您不愿意看见那老货,就交给奴婢,让奴婢给他个好看,保管让您开心。”
皇帝摇头,他自嘲道:“朕不是个好皇帝,但太子会是个好皇帝,朕得给他留些忠君有用之人啊。”
“宰相,他年纪大了。”
老谏官的年纪也大了,但他的儿子却正值壮年,是一位能臣。
大太监闭嘴不敢接话,心中却止不住心疼。他上前,默默给皇帝捏起肩膀,安静地陪着自己伺候了半辈子的君王。
弹幕里,原本已经止住眼泪的观众,再次飙泪。
「‘谏臣文清志,为护朕清名,触柱而亡。’老谏官没愧对为他求情的太子!他以一死压制住了大奸臣宁忱!大哭!」
「我快哭死了,文大人在乎了一辈子的清名啊!最后为了保住兴哀帝的名声,他甘愿牺牲了自己的名声和性命,回报了太子对他的情谊!」
「‘文清志之子,户部侍郎文承直,为护朕斗奸臣,甘愿背负污名自裁于狱中。’文家父子两人,都用自己的命,报了君恩!」
「也许对于太子来说,皇帝真的是位好父亲,可对于大兴来说,他真的是个昏君。」
「我真的好恨这个皇帝!他既然知道自己不是个好皇帝,那为什么不去做个好皇帝?!如果他愿意改变,兴哀帝和文大人他们就不会死得那么惨!」
「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哭!」
弹幕里哭得稀里哗啦,也有网友不满地发言说:「别剧透别剧透!后面的剧情都被你们剧透完了!」
其他网友无语地回复道:「史书上全都剧透了好吧?你初中没学历史吗?」
弹幕里还在争吵,电视剧里的剧情,已经发展到皇帝即将病逝。
那是宰相成为太傅的一年后,重病了两个多月的皇帝,终于为自己的荒唐半生、糟蹋身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他一病不起,直接进了棺材。
太子扑在龙床前,痛哭失声。
宰相长叹一声,温和地安慰太子,随后平静地下达一道道指令,安排着皇帝的后事。
消息传开后,百官立即赶来宫中拜别皇帝,哪怕是曾差点被皇帝砍头的老谏官文大人,也匆匆赶来了。
在百官叩拜完毕,陆续退出寝宫后,一直哭得撕心裂肺、浑身颤抖的大太监,忽然跪下对太子一叩首。
他哭着道:“奴婢不能伺候殿下了,请殿下赎罪。”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大太监抬起头,看着龙床上皇帝的尸身,含泪笑道:“陛下,奴婢来伺候您了!”
话音刚落,他嘴角流下黑血,倒地身亡。
谁也没有想到,对皇帝溜须拍马了半辈子,也因皇帝荣宠而耀武扬威了半辈子的大太监,就这样跟着皇帝一起去了。
还没来得及退出寝宫的老谏官,见此沉默了。
最后,他低声道:“只知献媚弄权,不知劝诫君王,他这一生,唯有‘忠君’二字,可值称道。”
太子默默听着,眼中的泪珠不断滴落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