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香江大厨[八零] > 第30章 灵光一闪(第2页)

第30章 灵光一闪(第2页)

去日本之后,才知道所谓的研修学技术,实际上就是换个地方踩缝纫机。不过她看得很开,一样是背井离乡,一样是早八到晚八、晚八到早八地倒班,工资却是国内的三倍,有什么不满意的?

在工厂里,这位姐姐也认识了她的老公,一个从北海道乡下来打工的男人,她留在了日本。

日本研修生打着学习技术的幌子招劳工,自己却是真给人机会培训。

岳宁说:“罗世昌也说,随着罗爷爷和我爸的去世,有几道名菜已经失传了。我想的是,正大光明地跟福运楼合作,在他们楼里选拔优秀的厨子,去宝华楼培训,同时也做工,拿宝华楼同级别厨子七成的工钱,但是包吃包住。两年为期,到期回福运楼。最重要的是,宝华楼缺厨子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咱们不是薅羊毛了,而是上升到饮水思源、乌鸦反哺的层面上来。惠及的是福运楼所有的青年厨师,让这些青年厨师都能有出头的机会。”

“你想出了这么个点子,却说我聪明?你这是讽刺我呢?”乔君贤无语地看着她。

岳宁皱起眉头:“大哥,你搞清楚,没有你提到培训,我怎么会灵光一闪?鲁迅先生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没有你的灵感,我后面也发挥不出来。”

这些现在都不是重点了,乔君贤现在关心的重点是:“你确定鲁迅先生说过这句话?”

“不知道名言是谁说的,通通都算鲁迅先生说的。”岳宁拿起桌上的表格,“我找我爷爷去签字了。”

“都几点了?你爷爷早睡了吧?”乔君贤指着桌上的小钟。

啊哦!都快十二点了。岳宁拿着表格走到门口:“不好意思,也耽误你睡觉了。晚安!”

“你们找福运楼的上级单位恐怕比较困难,明天早上我们一起找我爷爷商量,让他出面找当地政府,跟他们说,你们得知现在福运楼手艺传承遇到问题,主动提出这样的合作方式,怎么样?”

“谢了。”岳宁连连点头,“咱俩可真是一对‘臭皮匠’,凑一起能顶诸葛亮。”

乔君贤没好气地说:“谁跟你一对?”

“我是说在出主意、拿主意方面,咱们可以组队。怕女朋友吃醋吧?知道了,我以后注意。”岳宁还是抑制不住兴奋,眉飞色舞的。

乔君贤没好气地回应:“我没有女朋友。”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女朋友也会有的。以后你追女孩子,我就是你的狗头军师。”岳宁拉开门出去,却看见爷爷在走廊里抽烟。

“爷爷!?”大半夜的,爷爷抽什么烟啊?

岳宁替乔君贤关上房门:“爷爷,表格里需要你填几项内容,要不现在就填了?”

“好。”岳宝华拉开门,岳宁跟着进了他的房间。

岳宁指着格子,让爷爷把亲属信息和担保人承诺填好。

“爷爷是担心国强哥不去港城,宝华楼一下子人手不足吧?”岳宁嘿嘿一笑,“刚才我在乔君贤那里填表格,跟他聊着聊着,就有了个主意。我看您不解决这事,也睡不着。就不拖到明天了,我跟您说……”

事情刚刚发生,孙女又有了办法,岳宝华发现找到孙女后,自己都不用动脑子了。

“好,听你的。”

“那行!太晚了,我回房了。”岳宁站起来。

岳宝华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跟孩子说:“宁宁。”

“嗯?”

“以后……晚上不要跟男孩子单独在一起。”岳宝华说这些话时,异常艰难,不说出来,今晚他可能又睡不着了。

岳宁明白了爷爷担忧的点,笑出声来:“我以为经过昨晚,乔爷爷才会担心他孙子跟我单独待一起呢!”

岳宝华想起北京的公安说的话,劫匪被一拳打落门牙,吓得尿裤子……

*

福运楼最早建于清道光年间,后来福运楼老板赚了钱,于八十年前搬迁到了粤城中心地段,珠江边上的一栋欧式建筑里。

粤城最好的粤菜酒楼是一栋欧式建筑,这本身就说明了粤城的历史。作为一个通商口岸城市,这里汇集了南来北往的客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汇合。

快到饭点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白色短袖衬衫和黑裤子的男人锁好自行车,走到福运楼大门口,仰望招牌。上头是“国营”两个字,下面是“福运楼”三个字。这是建国后为数不多的,依然保留原来字号的酒楼之一。

走进福运楼,大概还没到用餐高峰,里面还不是很热闹。他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等服务员过来点菜。

等了两三分钟,明明不忙,也不见服务员过来。

那就耐心等,看看要等多久。

“周老,你为什么跟服务员说,一定要吃罗大厨做的拆鱼羹?”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

他转过身,看见后面一桌坐着一位六七十岁、胖胖的老爷子和一位三四十岁的女同志,桌上空空的,估计刚点了菜,还没上。

“要不是罗世昌的拆鱼羹还能入口,我大概都不会来福运楼了。福运楼现在还能吃的,也就罗世昌的几道菜了。不过也就是尝尝味道,让我回忆回忆当年罢了。”老爷子唏嘘了一声。

“当年的福运楼怎么样?”这位女同志很感兴趣地问。

“福运楼最辉煌的时候,那时老罗师傅带着他最得意的徒弟小岳师傅,秋季的一道菊花五蛇羹,整个粤城找不出第二家能比得上的。虾子柚皮把粗菜细作发挥到了极致,最最让人称赞的是小岳师傅做的脆皮糯米鸡。”

“糯米鸡,哪儿没有?不就是鸡肉和糯米包在荷叶里蒸吗?”女同志说。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我故意停顿了一下。”老爷子得意地说,“这个脆皮糯米鸡是咱们广府人烧鸡的做法……”

老爷子详细描述脆皮糯米鸡的做法,女同志不以为然地说:“也就资本家才会想出这么刁钻的做法,鸡不拆骨就不能吃了?”

老爷子顿时语塞,叹气道:“有下里巴人,也总得有阳春白雪。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都只做粗菜了,这些技艺失传了,也挺可惜的。”

大概服务员终于想起这里来了客人,把菜单递给了这位戴眼镜的同志。这位戴眼镜的同志问老爷子:“老同志啊!我是外地刚来粤城的,听您这么说,您是老饕,给我推荐几个菜?”

这位老爷子把目光落在鲍鱼上,戴眼镜的同志说:“价格便宜点的就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