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内,学子们济济一堂,讨论着文章的优劣,气氛热烈非凡。江南习文的风气愈发浓厚。
第二年开春,柳树抽出了新芽,桃花也开得正艳之时。
黛玉迎来了一位等候已久的贵客。
“你可算来了!念的我好苦!”
黛玉快步迎上去,拉着探春的手,眼中满是喜悦。
“你哪是念着我,怕是念着大家给你预备的生辰礼吧!?”
探春眉眼含笑,打趣道。
黛玉上下打量着探春,发现她比分别之时长高不少,愈发亭亭玉立。
两人上了马车。
探春有许多话想和黛玉细说,尤其是在家中预备婚事不能同行的湘云:
“云丫头来不了,送我的时候还哭呢!哥哥们知道我能来,也羡慕得很,他们也想来,可老太太不让。”
湘云明年就要出嫁,史家岂会容她乱跑?
光是想想,黛玉都能知道湘云得失落成什么样。
“原本这样的场合,最不能缺了云丫头的。”
黛玉无奈地笑了笑,眼神中透着一丝感慨:“圣上愿意褒扬,是因为我乃女儿身,纵使多夸几句,大约觉得身为女子也成不了多大气候,还能压一压苏大人那边的气焰。”
探春点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这回苏大人家那位公子也下了江南,是以老太太才不让他们来的。”
苏大人家的公子一到江南,立刻成了江南一等一的风流人物。
他容貌昳丽,文章笔墨出众,诗词歌赋、丹青俱佳。
就连秦楼楚馆的放纵,都被视作另一种潇洒,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黛玉早就看过他的文章,不得不承认,此人文采上确实有过人之处,至于传言中的容貌,黛玉从未见过,暂且不予置评。
四月的江南,天气愈发炎热,蝉已经在枝头鸣叫,人也开始有些犯懒。
贾敏正计划着端午时节领着姑娘们办个活动,正好知府夫人、苏家夫人等也有这个心思,便请了贾敏去商议。
可惜黛玉就是犯懒那一个,她懒得跟着母亲去,听那些夫人们的恭维,然后又是媳妇常、婚事短的试探。
刚好家里有客人,黛玉名正言顺和客人探春一起在家里躲懒。
两人在水榭中乘凉,水榭建在池塘之上,四周环绕着荷花。
水面波光粼粼,荷花零星开了一两朵,微风拂面,带着一丝的清香。
暮雨小跑着往水榭那头跑过来,神色慌张,额头上满是汗珠,脸色也红了:“不得了不得了,姑娘!苏大人家的儿子,被打死了!”
黛玉刚打开鱼食盒,听到这话又把盖子合上,秀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苏家在江南也算名门,怎么就被打死了?什么人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