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她们亲手做的荷包、扇套等物,贾赦和贾政各得一份,拜别母亲,往钟山书院去。
见哥哥们都能出去玩,贾敏有点不高兴。
“母亲,哥哥们有去处,前儿答应我们的先生呢?这都多久了!”
早前母亲说好的,她要学什么都成,最后还是找了一个胡子白花花的老先生……
史苗也觉得对不住姑娘们。
不是史苗不找,而是真的找不到啊!
但史苗已经想好了另一个方案,并且初具雏形。
史苗对几个女儿笑道:“你哥哥们去书院,倒让母亲悟了,咱们对金陵不熟,不如放出榜去,让先生自己上门来投帖子。”
她一提,贾姝、贾媃、贾娴还有最小的贾敏都来了兴致,立着耳朵认真听。
贾姝道:“我听外面人说,坊间招工都会去张告示,找账房、找厨娘、找帮工的都有。”
贾敏乐得拍手:“这最好!还是姐姐知道得多。”
史苗点点头,把自己写好的册子拿出来。
“我也这么想,稿子已经拟好了,章程也想的差不多,你们整理一下草稿,可有要增删。”
贾姝接过,几个姑娘脑袋对着脑袋,研究了一早上母亲的求贤计划。
最后纷纷感叹:“母亲真厉害……”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坐着车走了大半日,终于到钟山书院的山门外。
下了车,入目是树林染上黄色,房舍掩映山间,十分清幽。
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却不是贾赦所想的那种好地方。
从马车出城,贾赦就开始后悔了。
城里那么多书院,老二非要找这个鸟不拉屎的地儿!
要他早知钟山书院如此荒芜,他才不会巴巴念叨要跟来!
守门两个小厮模样的人看见人来,连忙迎过来。
贾赦撇撇嘴,向后退一步:“老二,你来……”
贾政坦然自若,对那二人作揖道:
“在下贾正,这位是家兄贾赤,京城人士,因家中有变随母亲迁居江南,先前已投过名帖。”
负责接待的人一听,就是早前山长提过那一对兄弟。
见他们衣着素淡,人也生得温润端正,有几分读书人风范。
二人也彬彬有礼:“请二位随我来。”
贾政和贾赦两兄弟连带着几个仆人,刚好住在一个很小院子,三间房子。
旁人看他们兄弟二人各自带两个书童,还有一个车夫,又住一个院,已是极不错了。
钟山书院出的秀才进士,比不上崇正书院,但钟山书院师资在几大书院中也能排上号。
唯一不好就贵,但钟山书院也不是那等只要你有钱就能进的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