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出锅,俞有钱驾车往白水镇赶,马三面李二娘俞老头带着俞荷一起出动,买原料。
宋老太觉浅,竟是一晚上没睡,俞家一会儿一阵米香,一会儿咯吱咯吱响。
“这有地家,又准备看戏摆摊吗?”
“那肯定呀,到时候县里的人,白水江两岸的人都来看热闹,上万人看戏,可比赶大集划算的多。娘,你腌制的咸鸭蛋好了吗?”
儿媳妇不说她都忘了,她听俞荷腌制咸鸭蛋的法子,正月十六腌了三十个咸鸭蛋,这都两个月了,应该能吃了吧!
“快陪我去看看!”
顾大安又问相熟的衙役,花200文买了一个摊位。
他发现从二十二开始,来白水镇的人就多了起来。
东林寺上香的香客,大多数会山上下来在白水镇吃东西,去东林寺要经过俞家村。
多数人下来街上左右看看,就记起俞家村头打的广告——白水镇西街俞记热米皮欢迎您,俞记小吃摊有爽滑劲道的荞粉,热乎乎香喷喷的胡辣汤热米皮,还有口齿留香的俞记烧鸡!
牛大的字,路边竖着一个木牌牌,能让人过目不忘。
手法,夸张又新奇。
随着到西街的人越来越多,俞有钱知道俞荷所谓的广告起作用了。
二十三,他们正式在镇上指定的地方摆摊,也许是有人捉弄,还是巧合,顾家和他们的三个摊位被安排在一起。
附近找人换了一圈也没人跟他们换,顾大安和俞有钱心里有了底。
也不挣扎了。
所有东西一起卖,就摆一个摊,人员集中,成文成义不用请假继续上学。
俞荷家里剥蒜,做蒜汁,炸花生,做酸汤汁,熬油辣椒,俞梅烧火李二娘一天到晚舀米浆,做米皮揭米皮,笼布热了会粘,最后想了个办法米浆里倒油才把问题解决了。
一个锅蒸米皮,一个锅马三面做荞粉,天热,又是新出的吃食,荞粉甚至比米皮更受欢迎。
俞老头驾车镇上家里来回跑,晚上夜戏亥时才散场,俞有钱干脆把第二天卖的二十只烧鸡也摆上,没想到夜里卖的比白天更快。
就是有几个人一边吃鸡肉一边嚷嚷着没酒,俞有钱心道,幸好就摆这几天,晚上要是时间
长了会出事。
二十四下午,宋老太带着大孙女自发的来帮忙杀鸡,马三面往牛车上端凉粉,都没空说她。
“今天还杀二十只吗?”
“宋阿奶,今天要五十只。”俞荷笑着说,“你也不要说不收钱,你们处理一只算三文工钱,鸡杂都送给你。”
“不要就不要!”宋老太口上说着,心里盘算着,五十只鸡有150文呢,忙打发孙女去叫儿媳妇来帮忙,不会儿王氏笑盈盈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