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汴京市井日常 > 90100(第9页)

90100(第9页)

孙令耀先从人群中挤出脑袋,再费力地拔出身子,凑到榜前盯着瞧,姓名、籍贯等等,的确都对得上,他咧开嘴,笑得牙不见眼,就差仰天长啸了。

“我考中了!考中了!!”

他冲出人群,跑到王婆婆几人面前,咧嘴笑着,欣喜若狂,“我考中了!”

孙令耀看到廖娘子,他直接跪了下来,脸还是大笑的表情,眼泪直接大颗大颗掉下来,“我考中了,娘!”

他眼中有喜,也有哀痛,只有廖娘子知道他的意思,解试过了,才能省试,只要能做官,就有机会为他爹洗净冤屈,偌大的家业说被夺就被夺,亲生父亲生死不明,舅家一朝变脸,哄骗走仅剩的财产,就把母子俩扫地出门,怎么可能不怨不恨?

如今,可算有一点指望了。

孙令耀给廖娘子猛叩了三个响头。

廖娘子捂嘴落泪,也是哭泣着,将儿子扶了起来。

转过头,她对着陈括苍和王婆婆一个劲的道谢,幸而有他们收留,又有陈括苍费心带着一块苦读。自己儿子是什么料自己最是清楚,倘若没有陈括苍,纵然他有两分聪明,断然也考不上。

陈括苍并未居功,他神色依旧,客观道:“是令耀自己肯用功,近一年来,他刻苦不输任何人,解试有名是他应得的。”

廖娘子擦着脸上的泪,急道:“可若是没有你,他哪能一直坚持,是有你在前头,才叫他有处可学,不轻易气馁。”

陈括苍不肯领受这份功劳,又寡言平淡,廖娘子只好转而去握住王婆婆的手,千恩万谢。

总之,今日两家人都高兴得很,周围的人家也是有喜有悲。

就在她们准备擦干泪回去的时候,忽然,有人骑快马而来,身后还跟着禁军,只见他们驱散人群,也顾不得这些是文人士子,匆忙在边上贴上告示,接着又急匆匆策马走了,想来是赶着去别的地方贴上。

有人凑上去看,还念出声来,“……今有蛮夷……侵我城池,残害百姓……御驾亲征……”

念的声不大,断断续续的,元娘隔得远,却也能听见几个字眼。

御驾亲征!

听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元娘不由睁大眼睛,惊异不已。

连官家都御驾亲征,战事已经严峻至此了吗?

不过,倒是不必再忧心疑虑了,北边的蛮子的的确确打到附近。

前面才是解试的喜讯,不消片刻的功夫又惊闻噩耗,实在叫人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元娘下意识看向王婆婆,她迷茫唤道:“阿奶……”

王婆婆的面色沉肃,唇紧抿着,深邃昏黄的眼睛直盯着前方,正是刚刚张贴告示的方位。她没有低头去看元娘,而是伸手揽住元娘的肩,拍了两下,发出闷闷的声音。

阿奶的手很有些份量,放在肩上并不舒服,可沉甸甸的感觉,叫元娘安心了不少。

至少,有阿奶在。

岑娘子和廖娘子也是不约而同地看向王婆婆,她就是家里的主心骨。

王婆婆没有再多逗留,沉声道:“走吧,归家去。”

也是,御驾亲征的告示一贴出去,肯定人心惶惶,大家都知道仗打得很厉害了,昨日忽然起的那些谣言恐怕是真的,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

有些宵小,就爱趁乱闹事,偷鸡摸狗什么事都闹出来,还是待在家中安全些。

旁人都算了,一说归家,王婆婆便紧紧握住了元娘的手,她糙得像枯树皮的手,掌纹龟裂得有黑线痕迹,摩挲起来粗粝得很,这样的手紧紧扣住元娘的手腕,用了好几分力气,勒得元娘皓白的手腕有些发红,也有隐隐的疼,却叫元娘安心。

被这样紧紧握着,就算人群冲来,也冲不散。

也不知是否受告示的影响,元娘总觉得日日热闹的汴京城,今儿似乎有些萧瑟。

其实不至于,告示才贴上,该做生意的还在做,只是看榜来得早,许多铺子这时候都没有开门,有些铺子专做午食晚食,还有只在晚间做生意的。

只是如今一被吓,看什么都是不对劲,有些草木皆兵了。

很快,真正的冲击便来了。

有穿军中袍服,着软甲的人,在城中策马,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驾马的军士,正挨家挨户的去寻轮值休沐的禁军将士。

为首的那个拿着令牌,叩门喊人,根本容不得拖延,直接将人带走,甚至连交代两句话的功夫都不给。

甚至是人跟着走了,妻儿追在身后,哭喊着叫他小心,要珍重自身,平安回来。还有上了年岁的老娘,跑也跑不动,扶着自己的腿,朝人的走方向慢慢挪着,捶着胸口,老泪纵横。

实在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一路走来,好几个街巷都能听见哭声,不舍的和丈夫或是儿子或是孙儿告别。

头一回,元娘不觉得叫卖声吵,比起分别的哭声,还是后者更刺耳。

她被王婆婆揽着肩,一步步朝家的方向而去。

有时,遇到令人断肠的别离哭声,元娘甚至下意识捂住了耳朵,不听,似乎就不会受影响,也不会跟着难过。

她不禁想到牵连自己父亲的那桩贪墨案,因为贪墨了军中粮草,以至于霸州最后沦陷敌手,那么霸州的那些百姓也是如此无助吗?

不,这甚至只是把禁军、厢军轮休的兵士喊回去而已,霸州百姓面临的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元娘在彷徨恐惧之外,更横生出一股怨怒,那些小人阖该受到惩戒!

种种思绪如潮水,纷乱而至,到快归家的一刻,元娘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想了哪些。

还是王婆婆四处致歉,把零星的客人请走,开始把一个个木板扣上,使店空着的三面逐渐被木板合上,元娘才如梦初醒,帮着一块抬木板对着上下的凹槽。

好不容易把木板全阖上,只差把大门关上,王婆婆却突然走到外面,仰头看着旗子和匾额,眯着眼,凝眉思量着什么。

她收回目光,眼皮因衰老而松弛垂下,却不妨碍她的目光依旧智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