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用用吧,要不然皮肤老得快。”
“老?”他的脸一沉。
周梨心里一怔:完了,今晚小命休矣。
大概是晚上十一点多,暖气还在供应,她感觉自己像条砧板上的鱼,被翻来覆去地折腾。
靳屿成帮她擦了汗,两个人在被子里抱着躺了会儿。
周梨面颊潮红,问道:“怎么暖气还没停?”
靳屿成说:“改制后,受的限制小了,所以院里集中供暖能从晚上六点到早上六点,锅炉工轮值上夜班。”
“那还挺好的。”
他却盯着旁边的一面墙,抚着她的皮肤,说道:“我想在墙上装面全身镜。”
周梨立即会意,掐着他的脸:“不许装。”
他拿开她的脸,扬眉:“方便你穿衣打扮。”
周梨吱声要揍他,手腕被捏住,他笑:“我也看看你有多美。”
终于,周梨吐出一声:“你真的,有点狗。”
他扯起笑容:“哪儿狗?腰么?你不是说过了?”
周梨捂脸,她确实,不止一次说他的腰是公狗腰。
……
翌日,周梨要回学校报到。
靳屿成送她过去。
周梨看着车窗外,有的地方正在搞建设盖大楼,街道上比从前多了许多店铺……整座城市确实有了些变化,好像,也比从前明净了一些。
她在学校里待了两天,
顺便把她跟靳屿成在巴黎拍的两卷照片洗了出来。
放元旦假那天,靳屿成来学校接她。周梨取了照片,再坐上车。
她一张张地翻阅着,感叹靳屿成拍照英俊帅气,香榭丽舍的风景也美不胜收,很出片。
开车的男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和市民不断掠过眼前……在这种温馨又平淡的气氛中,1981年到来。
元旦节。
二人回了一趟大院。
大院也有了一些变化,多了许多私人店铺,以前有个邻居阿姨做的包子很好吃,她们厂里效益不好,她也没去上班,现在天天半夜起来和面面蒸包子,每天干得不亦乐乎。有电视机的人家也越来越多,声音开得贼大。
周梨看着哥哥家的电视机,问道:“现在节目多吗?”
嫂子道:“不多,就晚上才开了看看新闻,电视剧。”
两个侄女长大了反而害羞,进屋时,怯生生地叫着:“姑姑、姑丈。”
孙玉梅说:“快吃橘子苹果,这是昨天春燕跟伟平拿过来的。”
周梨问道:“他俩扯证了?”
“还没呢,春燕今天应该在文工团,他们团里上午在礼堂有表演,昨天她还问你什么时候回国。”
下午,周梨让靳屿成陪老长聊天,自己跑去了文工团。
在宿舍门口,叫了声:“春燕。”
李春燕看过来,先是呆住,然后尖叫一声,几乎向她扑了过来:“周梨你个死鬼,总算回来了!”
见她的性子还和从前一样,周梨放下心来。
二人走在大院里,周梨听她念叨了一路。
她好像成熟了许多,没有先去八卦别人的事,更多的是在聊自己。
聊起她跟孙伟平偶然碰到,慢慢的就在一起了,他说话挺逗,让她觉得和他这样的人在一起应该挺开心。
“周梨你不知道,我也挺烦的。”
“烦什么呢?”
“烦要不要离开文工团。”
周梨道:“现在外面已经可以做生意,你可以去试试做生意。孙伟平不是已经辞了工做生意了吗?”
李春燕说:“他现在像个货郎,在胡同里租了个小房子,踩着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走,卖的都是锅碗瓢盆,也没有固定的店面,我也不想卖这个。”
周梨道:“要不,你俩去做服装生意?”
李春燕眼前一亮:“我还真这样想过,我听他们说动物园那边挺多人从服装厂里拿货,自己做批,附近省市的人,也是从那里批了回地方去卖。”
那个地方后来形成了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市场,周梨点头:“我看真的行,比他走街串巷的要稳定,他负责出力,去服装厂进货,你负责选款,不比在文工团里强。”
李春燕赞同道:“确实,我们团里现在比以前更吃紧了,走了许多人,之前我那个老乡小石,回东北了,还有那个大小姐,脚扭伤后吃不了苦,没跳舞了,调去了后勤,听说婆媳俩经常吵架。还有赵晓丹,半年前辞职去了南方。”
周梨听见赵晓丹的名字,抬了抬额:“她在南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