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小将军风风火火的进宫又风风火火的出宫,完全没有遮掩行踪的意思。短短半天时间,整个朝堂都知道他已经到了京城。
司徒府,王允皱紧眉头坐于案前,想到那个荒诞不经的荀氏小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已经让荀慈明去并州当州牧,荀氏却依旧贪心不足还要染指豫州。染指豫州就染指豫州,大过年的还要进京给他添堵。
别说什么镇压了颍川境内的黄巾余孽要来请功,货真价实的功劳写成奏章送到京城没人会拦着不给他升官,特意带上吕奉先那个煞神进京是信不过谁?
荀慈明要脸不敢做的太明显就让未加冠的小辈来胡闹,小辈的名声就不要了吗?
简直荒唐。
“司徒大人,荀家那小子带了两辆马车进宫,不知道他车上装的是什么。”执金吾何斌说完,转身看向旁边的卫尉张喜,“张大人可知那马车里有什么?”
张喜点点头,回道,“两辆马车两张耕犁,我已派人去盯着,稍后便能知道他带耕犁进京是什么意思。”
旁人进京送礼带的都是奇珍异宝,他倒好,旁的什么都没有就带两张耕犁,就算天子只是个摆设也不能把耕犁当贡品好吧?
司徒大人说的不错,荀氏那小子果然荒诞不经。
王允掀起眼皮,“只有两张耕犁?”
张喜非常确定,“只有两张耕犁。”
车上带了什么都检查的一清二楚,如果还有别的那只能是随身携带了。
进宫之前要层层盘查,只是天子着急见人,他的人回话说那小子刚到宫门就被等候已久的小黄门带走了,不清楚身上有没有带别的东西。
不过就算冬衣臃肿还有斗篷也藏不住大件,大概率什么都没带。
王司徒若有所思,“不应该啊。”
荀明光那小子进京背后肯定有荀慈明那老小子指点,大过年的没点想法不会折腾这一趟,所以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张喜和何斌对视一眼,为了不打断司徒大人的思路都没有出声。
董卓死后朝堂大换血,他们二人一个卫尉一个执金吾,都是王司徒提拔上来的官。
卫尉负责宫城巡逻以及检查门籍,执金吾徼循京师禁备盗贼,和守卫于宫禁之内的卫尉互为表里。
进京要经过执金吾的查验,进宫则要经过卫尉的查验,只要这两个位置上都是亲信,即便还有个能贴身保卫天子的光禄勋不肯合作也不影响王允掌控京师。
王司徒已是知天命之年,年轻时遭宦官迫害多次下狱可谓是久经磨难,五十多岁便已经显出老态。
不过权势养人,执掌大权的感受太过美妙,愣是让王司徒从垂垂老矣恢复成了精神饱满的状态。
王允自认没有人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捣鬼,尚书台尽在他的掌握之下,宫里教导天子的太傅杨彪不争不抢,天子本人年纪尚小无法掌权,荀氏那小子进宫究竟意欲何为?
听说前些日子袁公路想要和荀氏结亲却被拒绝,话说回来,那小子好像的确到了议亲的年纪。
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
……
荀氏小子究竟意欲何为?当然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顺便来宣传一下他的小生意。
两张耕犁都留在皇宫,精心准备的礼物也已奉上,接下来就是朝会的时候将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壮举公之于众,然后就可以收拾收拾荣誉满身的回颍川了。
虎崽子还没见过这场面,这次过来得好好见识见识。
荀晔回到驿馆也没歇着,找到紧张兮兮的江东小霸王开始他的独家培训。
上朝没什么好怕的,他第一次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领赏也很紧张,后来发现也就那样儿。
莫慌莫慌,走完流程后策弟出门也能被尊称一声孙小将军,有排面着呢。
这年头论功行赏有很多弯弯绕绕,策弟随吕大将军镇压黄巾余孽,又有亲爹乌程侯的面子在,怎么着也能封个杂号将军。
就是天子年纪小文化水平不太够,如果让他们陛下亲自取名的话可能封号会不太好听。
吕布听了两耳朵,感觉俩人凑一块儿说的都是废话。年轻人想絮叨就絮叨吧,他继续检查驿馆周边有没有不安全的地方。
虽然不是第一次进京,但是驿馆还真是第一次住,再小心也不为过。
真是的,像他这么规矩的过路官员哪里找哦。
吕大将军感慨不已,然后二话不说将院子里的所有仆役婢女都清空。
这年头功劳越大越招人嫉恨,鬼知道驿馆里被安插了多少眼线。他们只住两三天没空精挑细选,行伍之人没那么娇贵,比起时刻盯着周围有没有钉子眼线不如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