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第75章 贼首暴毙(第2页)

第75章 贼首暴毙(第2页)

不战而屈人之兵放为上策,他这是上上策,顶顶好的上上上策,是被时代所局限的聪明谋臣们讨论三天三夜也琢磨不出来的上上上上上策。

而且纸质书的事情只有奉孝叔和志才叔两个人知道,其他三位只知道他们的工匠能印书,并不清楚其中的猫腻。

目前的情况纸质书只对读书人有用,薅羊毛薅的太厉害还有可能被世家大族倒打一耙,但是曲辕犁不一样,那东西放出去能活万民,有曲辕犁带来的大功德在世家大族想倒打一耙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几位先生都知道今年秋种的情况,新犁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天下百姓千千万,以朝廷的名义推广出去可以将更多的百姓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农具和造纸术印刷术不一样,造纸术印刷术可以重兵把守藏起来,农具要拿到农田里用,再怎么防备也防不住有心人打探。

与其费劲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送到天子面前过个明路。

升不升官不重要,他感觉他现在的官已经很大了,天子在心里给他记一功就行。

嗨呀,像他这么无欲无求还忠君爱民的大好人哪里找哦。

荀小将军把他的计划顺了一遍,然后两眼亮晶晶的等待谋臣们评价,“诸位以为如何?”

戏焕长出一口气,“将军聪慧,我等不及。”

几位被时代所限的聪明谋臣听的一愣一愣又一愣,愣完回神后一致决定让他们小将军平时出门也多带点亲兵随身护卫。

人怎么能机灵成这样?

荀晔看着几个人的反应,感觉好像说明白了又好像没有说明白,“所以几位听明白了吗?刚说的计划有问题吗?”

郭嘉抚掌而叹,“听明白了,没问题,大汉有将军这等旷世奇才实乃万民之幸。”

荀晔:……

听上去怪怪的,不管了,就当是在夸他。

钟繇感慨道,“这些年京城的百姓也难得能安心生活,每当各地有战事京城的粮价就会暴涨,若能将新犁推广至别处,就算只有一郡一县也能救活不知道多少人。”

毛玠也感慨万千,不过他的角度和钟繇不太一样,“如今的问题不是农具,而是百姓无法安心耕种。就拿南阳来说,袁术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即便百姓手中有趁手的农具能增产增收只怕也无心耕种。”

刘晔点头,“其他地方也一样。”

纵观整个大汉,能让百姓安稳生活的地方寥寥无几。

以前总是说边州荒凉偏僻不宜久居,如今最能安稳居住的反而是远离中原的并州幽州。

当然,他们颍川也不差。

戏焕看着几位同僚的反应,若有所思的抿了口茶。

既然都觉得他们小将军能为百姓谋得生路,那他们越过乌程侯这个豫州刺史逐渐掌控整个豫州应该没人有意见吧?

好的,都没意见。

乌程侯本人都没意见,其他人有意见也驳回。

会议圆满结束,荀小将军立刻去安排他的京城之旅。

虽然最终决定要带上吕大将军一起进京没法立刻出发,但是来犯的黄巾贼毫无斗志,带兵的贼头子被他们自己人坑死了几个,剩下的比起打仗更愿意投降,最新战报说对面的贼兵已经出现偷偷摸摸跑出来乞降的举动。

见多识广的吕大将军没见过这场面,初出茅庐的孙家虎崽子更没见过这场面,所以这几天的战报一封接一封,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遇到什么了呢。

……

汝南黄巾首领四五个,刘辟、黄邵二人手下兵力最多。

说是兵力,其实都是快要饿死才不得不落草为寇的普通百姓。

不知道刘辟和黄邵到底怎么想的,可能是被袁术忽悠瘸了,也可能是目光短浅不知天高地厚觉得吕布也不过如此,不管他们到底怎么想的,反正都死在了攻打颍阴城的时候。

都没用上吕大将军的方天画戟,城头上一拨乱箭飞射而出,冲锋的小兵没死几个,两个贼头子和身边亲信齐齐阵亡。

吕布:……

孙策:……

是他们射死的吗?

孙策不太确定。

向来冲锋在最前面的要么是精锐要么是死了主将也不会在乎的新兵,黄巾贼多是乌合之众,所以冲锋在最浅面的大概率是被贼头子放弃的老弱残卒。

不是所有将领都有胆子冲锋在前,黄巾贼要是有身先士卒的将领也不会一直都是一盘散沙。

刘辟和黄邵带兵攻城,但是俩人都留在后方指挥,距离城墙还远的很,就这么被乱箭射死了?温侯亲自射箭也射不了那么远好吧?

吕布非常确定,他确实射不了那么远。

冲在最前面的贼兵都没到两百步之内,那俩贼头子更是躲的看都看不见,连看都看不见怎么射杀?

作者有话要说:

俩人([问号]):污蔑!赤裸裸的污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