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在韩胤没走的时候就已经带兵前去布防,汝南黄巾没有动静之前不确定他们要从哪儿开始打,但是不耽误沿线三县积极进行常规的防御准备。
等来等去等到花儿都谢了,黄巾贼再不来他就让孙家那小子打着他爹的名号主动出击。
豫州刺史主管整个豫州的军政,刺史之子不忍百姓被贼匪侵扰担起剿匪的重任有毛病吗?没毛病!
现在黄巾贼主动来犯就更好了,都不用让孙家那虎崽子扛大旗,直接光明正大开战。
吕大将军点兵点将迎敌,但是还没开始打就感觉哪儿不太对。
这是饿极了来抢劫还是被逼无奈走过场?
官署之中,荀晔找亲信谋臣开会。
会议主题:汝南黄巾大举来犯目的究竟是什么?
参会人员:郭嘉、戏焕、钟繇、刘晔、毛玠。
把荀老板换成曹老板毫不违和。
荀晔眼神微飘,等人到齐才正经起来。
来开会的只有几个有空的,还有几位忙着安排粮草不在官署,等商量完后直接统治他们也一样。
“汝南黄巾首领颇多,近日进犯颍川的乃何仪、刘辟等人,这伙儿黄巾部众有七万余人,若将这七万人尽数招安,颍川可还能安置得下?”
在场众人齐齐抬头,“尽数招安?”
荀晔重重点头,“没错,尽数招安。”
几个人想想前去迎敌的吕大将军,识相的没有去问为什么能让来犯的汝南黄巾不战而降,而是迅速进入状态商议怎么安置新来的降贼。
“黄巾贼侵扰郡县只为粮草,如果不能让他们安定下来,将来还是会接连不断的侵扰。”郭嘉起身将屏风后面的沙盘推出来,“汝南黄巾不足为惧,还有就是,入冬后还会有更多流民涌入颍川。”
“黄巾贼没能扰乱颍川,袁公路只怕还会有其他歪主意。”刘晔提醒道,“不可掉以轻心。”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如何安置降贼以及入冬后逃至颍川的流民,偶尔提一句南边的袁术和东边虎视眈眈的陈王,都觉得可以趁冬天将招兵的事情安排上。
荀小将军负责听。
人贵有自知之明,以为知道历史发展就能所向披靡大概率只能摔个嘴啃泥,他可不犯最基础的毛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聪明人者变聪明。他在聪明人发表见解的时候认真听,听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跟上思路。
毕竟最后拿主意的是他。
说实话,他也没想到战局会在短短几天时间离从迎敌变成敌人主动投降。
他最开始想的是颍川境内的黄巾贼已经开始劳改,汝南境内的黄巾贼战斗力和颍川差不多,就算有大几万人也不会是他们吕大将军的对手。
但是还有个问题,吕大将军没有分身术,骑兵也不擅长防守,如果进犯的黄巾贼兵分几路攻城,没有大将坐镇的城池就会陷入险境。
他已经想好把坐镇后方的事情交给几位谋臣,打起来后舞阳、郾县、临颍哪儿需要支援他就去哪儿。他就是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然而等最新战报传过来,他又觉得他大概天生就是留在后方搞生产的命。
豫州的黄巾贼不像青州黄巾声势浩大,大大小小的首领一盘散沙,时不时各个首领之间还有争斗。
要不是豫州本身的政治环境太复杂,各郡县世家大族的部曲集结起来也能把他们打的不敢再露头。
可惜和豫州黄巾选不出一个大首领差不多,豫州世家也从来都不是一条心,有州牧或者刺史在也不行。
各地一把手要么拥兵自重要么换的飞快,豫州就属于换个飞快的那一波儿。
这几年豫州刺史或者豫州牧几乎都是在任不到半年就调走或者身亡,现任刺史孙坚能统兵打仗奈何是寒门出身,兜兜转转权利还是掌握在本地世家手上。
豫州六郡国各有各的难管,陈国陈王手里有兵黄巾贼不敢闹事,鲁国、梁国、沛国的诸侯王都老老实实的当吉祥物,国相主政却也能力有限,因此国内都不如陈国安稳。
再看颍川和汝南,嗯,还不如隔壁几个诸侯国。
颍川之前几任太守都下场惨烈,汝南比颍川好点儿但也没好太多。
黄巾贼在豫州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世家大族只打自卫战不打反击战。贼寇入侵劫掠的时候抄家伙嗷嗷往上冲,贼寇逃窜需要他们主动剿匪的时候又生怕多出了力让别家占便宜。
和关东联盟讨董卓时一模一样。
豫州黄巾贼如同散沙却愣是没有人能彻底降服他们,他们也闹不出太大的乱子,只能辗转各地劫掠村寨,鲜少能攻入城池。
在袁术选择花钱买平安之前,他周边的黄巾贼确实打不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