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第69章 袁术来使(第2页)

第69章 袁术来使(第2页)

猪猪陛下感慨两句,还想着回去就和其他三位分享孩子懂事的快乐,然后就看到他们家正气凛然的崽在钟繇进屋的一瞬间变了气场。

荀晔本来不想欺负人,但是长辈们在信中叮嘱他要和钟氏保持好关系,也就意味着两家关系很亲近。

都那么亲近了还有族人胡闹转投袁绍,必须让他们知道颍川因为袁绍袁术兄弟俩内斗遭了多大的罪。

荀小将军亲亲热热的迎上去,“这位就是元常叔吧?家父时常称赞元常叔器宇不凡,听说元常叔喜欢蔡中郎的字,前些日子还特意让人送来了蔡中郎手书的《坊记》一篇,奈何元常叔不在颍川一直没送出去。”

“繇愚笨无知,不及仲豫兄远见卓识,有劳仲豫兄挂念。”钟繇硬着头皮回话,明明面前的年轻人和他儿子差不多大,却还是有种招架不住的慌张。

《坊记》?真的不是在点他吗?

《坊记》是《礼记》第三十篇,是记述子思怎样防范违德失礼、不忠不孝、犯上乱伦、贪利忘义的相关言论。

他们家那几个没脑子的这次确实是贪利忘义违德失礼,但是应该还没到不忠不孝犯上乱伦的地步吧?

如果是问罪,为什么又热情的像见到亲近长辈?

仲豫兄一直带着孩子隐居,按理说孩子不该这么活泼,但是他昨天回到长社家中时亲儿子都没开心成这样,此情此景着实让他心里发虚。

“元常叔这边坐。”荀晔绕过表情略显古怪的戏焕,然后招呼郭嘉吕布自己找地方坐,最后才亲切的抓着新叔父的袖子开始表演,“前些日子叔父不在颍川没见到颍川乱象,周昂大军兵不血刃进城,百姓家家闭门不敢外出,生怕不小心误入争端横死当场。”

不是他夸张,而是真的乱。

元常叔在京城离颍川也不算远,应该知道这些年外出避难的士人百姓有多少。他们颍川以前多好的地方,现在也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情况。

本来已经够乱了,袁绍还不打招呼就派大军进犯,压根不把他们颍川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颍川各县的世族豪强更是离谱,刺史孙坚的驻军就在阳城,他们却放着正儿八经的刺史不管给外来的大军开城门,这像话吗?

乌程侯夺回阳城后大开杀戒情有可原,他荀明光留在颍川不敢用本地士人也情有可原。

因为无人可用,所以他们的招贤令上写着不管出身只要有本事就能来。

重要的郡县属官都是从活着的官吏中临时选上来的,赶鸭子上架也得先维持官署的正当运作,之后有士人来投就立刻填补空缺,连调查背景的时间都等不及。

不然还能怎样?让官署那些本就心里没底的家伙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儿吗?

他家长辈没少称赞元常叔有大才,颍川正是缺人的时候,回都回了可不能再走。

不要矜持,不要客气,官署里的同僚都非常好相处。

奉孝叔和志才叔不用他介绍都是老熟人,奉先将军刚才见过了也平易近人的很,还有其他没见过的同僚回头有空了让奉孝叔带着认认,最多半个月就能跟上他们的节奏。

荀小将军丝滑的转变情绪,从热情到气愤再到话家常无缝衔接,一点插话的机会都不给其他人留。

刘彻抱着手臂,张了张嘴又没想好该怎么说,重复几次后索性放弃。

怎么说呢,不愧是他们家崽。

戏焕度过刚开始的尴尬后很快恢复如常,反正尴尬的不是他,坐在旁边看钟元常如坐针毡也挺有意思。

郭嘉不尴尬,要不是不能出风头抢戏他能跟着一起说。

反正刚才已经说过一遍,再说一遍正好还不用再想词儿了。

至于自始至终都在看热闹的吕布,他现在只觉得钟繇来的不是时候。

要是郭奉孝不在官署,戏志才肯定不会戏弄他,现在可好,同样的罪还得受两次。

太倒霉了,真是太倒霉了。

钟繇那礼节性的笑容在荀晔开口后就僵在了脸上,目测短时间内不会解冻。

该骂的刚才在郭奉孝那儿已经在心里骂过了,他现在只有一个问题,这位小将军真的是荀仲豫的儿子?

精神恍惚。jpg

好在荀晔没打算一直欺负人,感觉谈的差不多了便让人带新来的贤才去休息。

因为前来投效的士人越来越多没法再来一个就安置在自家客院,荀小将军直接在官署旁边设了座招贤馆,新来的贤才先在招贤馆中安置,休息好了再上任发光发热。

郭嘉跟着起身,“招贤馆中鱼龙混杂,嘉府上尚有空闲之处,不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