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任命官员有属籍回避的规矩,不管是县令、太守还是刺史都不能在籍贯所在地任职。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朝廷早已成为摆设,这时候没人会在意那么多。
天下会越来越乱,曹操是适合他们拿捏的东郡太守。
会客厅中热热闹闹,单方面的热情也是热闹。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曹操终于赶过来,人还没进屋声音就先进来,“操盼先生久矣。”
他缺人缺的厉害,病急乱投医也不管什么人品德行,但凡有点名气的文士他都发帖子征辟,能招来一个是一个。
姓陈还是东武阳本地人,征辟的帖子发的有点多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是谁,反正喊声先生不会有错。
陈宫连忙起身,“东郡久无明主,幸得曹府君率兵前来救百姓于危难之间。宫才疏学浅,承蒙府君看重,荣幸之至不敢不从。”
“公台足智多谋,切莫自谦。”陈宫的客套话说完,曹操便从他话中透露出的消息确定了他的身份,然后就是比曹仁更加热情直白的“我今得公台实乃上天眷顾”云云。
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真情实感,就算知道陈宫来投不是真的看好他曹孟德也没关系,只要能干活儿他来者不拒。
曹洪趁里面俩人正在肉麻朝曹仁使了个眼色,等人挪到身边才小声耳语,“大哥是不是表现的太过了?”
曹仁不着痕迹的摇摇头,“不会,我刚才比大哥还热情。”
曹洪:……
这样显得很掉价啊。
算了,能招来人就行,别的都不重要。
……
京师洛阳,秋风秋雨冷煞人。
小皇帝对着竹简昏昏欲睡,直到外面落下一声惊雷才慌慌张张抬起头,“太傅太傅,刚才是打雷了吗?”
杨太傅无声叹气,起身关上窗子,“秋天打雷很正常,陛下莫怕。”
雷打秋,冬半收。
今冬怕是还要有灾。
小皇帝不知道民间俗语,也不知道秋天打雷到底正不正常,听到杨彪这么说很快放松下来,听课听出来的困劲儿也被刚才的惊雷给吓跑了。
精神头儿回来了也不想学习,小皇帝放下竹简眨巴着眼睛撒娇,“太傅,剩下的明天再学好不好,朕今日不想看了。”
“陛下记住今天听到了哪儿,不明白的老臣明日再讲一遍,不要似懂非懂。”杨彪对他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孩子不想学就不学,开开心心的就好。
如今朝中王允一家独大,他这个太傅形同虚设,好在天子乖巧,教导起来也算省心。
现在天子年纪小不能教太多,等过几年看看什么情况,帝王权术该学还得学。
小皇帝不管那么多,他觉得现在这样就很不错,“太傅,豫州刺史孙坚表荀小将军为颍川太守,王司徒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他要是能当家做主任命书当场就能让乌程侯的信使带走,任命别人可以纠结,任命他们荀小将军有半分犹豫都对不起之前的诛董的情分。
太守而已让他当,他们荀小将军值得!
杨太傅对上小皇帝亮晶晶的眼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今地方主官多拥兵自重,王司徒不愿意也没人在乎,为了颜面上过得去自然是答应。”
小皇帝乐的看王允吃瘪,“让他嚣张,朕管不了他天底下有的是人能治他。”
“陛下,荀氏乃颍川世族。”杨彪知道他们家陛下不似寻常孩童单纯无知,这两年经历那么多变故,该知道的事情他心里门儿清,“若荀氏权势过大,朝廷当如何应对?”
“反正比别家只手遮天强。”小皇帝哼了一声,煞有其事的反问道,“太傅,荀氏现在做的出格吗?”
杨彪失笑,“并没有。”
他身在京城却没少关注外面的情况,荀慈明这位并州牧当的非常不错,到并州后重置官署收复失地,百姓安居乐业将士战意盎然,原本只剩下太原、上党的并州在他过去后这大半年里愣是打回来了大半。
前几日的最新消息,现在并州只有最北边的五原、云中两郡尚在胡人之手。
盘踞五原、云中二郡的鲜卑人也不是傻子,雁门、定襄、朔方等地的胡人死伤惨重,到时只怕不用大军压境他们自个儿就会投降求饶。
荀慈明是当朝名士,干什么都有分寸,就连这次派小辈回颍川也是为了迎家乡士人到并州出仕,阴差阳错才弄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说起出格,袁氏那两位才是真正的出格。
杨彪想起前些日子袁绍另立天子的闹剧就气不打一处来,董卓废立天子已经让朝廷威严扫地,他袁本初当初冠冕堂皇拉起大旗讨董,怎么董卓刚死就要当第二个董卓?
有一有二,那三还远吗?
真要让他在外面弄出个皇帝,日后岂不是谁都能找借口另立天子?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室宗亲数量那么多,一天换一个从年头换到年尾都换不过来,到时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他想过吗?
光盯着眼前那点蝇头小利,前半辈子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