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晔倒杯水润润嗓子,“这就蔫儿了?将军,你们以前是不是从来没这么训过话?”
吕布含糊道,“当然有,只是和你训的不太一样。”
他们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泥腿子,把脑袋劈开也倒不出来那么多大道理,让他和文化人一样讲道理那是在难为他。
以前没那么多讲究骂几句就算了,骂了还不改就揍,揍了再不改就拖出去砍了。
现在不能像以前那么简单粗暴,但是他们现在也有能靠嘴皮子以理服人的将领,完全用不着为难他们这些没文化的家伙。
略过略过,说点别的。
荀晔咧嘴笑笑,喝完一杯再倒一杯,“将军,待会儿回城记得把军中将士名册一起带着,咱们回去商量商量怎么分配人手。”
张辽竖起耳朵,“打哪儿?”
荀晔瞬间凶残,“打你个大头鬼!”
沿途清剿贼匪的时候和他抢活儿他就不说了,来到晋阳后再敢和他抢他就把这混蛋家伙挂城墙上和底下行人大眼对小眼。
——政委,小张将军已经被挂上去三天了。
——他知道错了吗?
——他挂了。
……
不说了不说了,现在就回城。
他们来军营只是为了换装备,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忙,不能一直耗在营里和将士们唠嗑。
吕布伸了个懒腰,“你和文远先走一步,伏义留下收拾东西。”
军中文书找他没用,高伏义比他更清楚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
荀晔应了一声,带上他新鲜的漂亮披挂和强弓长枪骑上踏雪乌骓回城。
太阳快要落山,叔祖和攸哥应该也休息的差不多了,他忍了那么多天没吭声,今天一定要好好炫耀炫耀。
瞧他这一身装备!都是凭本事得来的!
嘿嘿嘿。
……
晋阳城中,荀爽等老人家舟车劳顿多日都在休息,荀攸刚到新地方不熟悉情况心里不踏实,安顿好府里便让人请晋阳城的官员进府一叙。
他不好越过叔祖直接管太原郡的官员,但是请同僚过来说说话还是可以的。
并州和京城来往不方便,好在太原和上党两郡尚在朝廷的管辖之下,上党郡的情况稍后再探,现在只来说说太原的情况。
朝廷任命的州牧抵达并州,来时还带了十万精锐大军,别说太原郡,就是整个并州都找不出几个敢当刺头的家伙。
他们敢不把朝廷的任命当回事儿,但是没胆子硬扛十万大军的威势。
兵威比什么都好用,太原郡的官员都特别好说话,上到太守下到诸曹掾都尉属官都积极配合,要不是竹简不好随身携带他们恨不得把满屋子的文书都带上。
他们远在并州不能亲身经历京城的风起云涌,但是身为官吏消息都很灵通,本地官吏对本地的事情了如指掌,外来官员亲朋好友遍天下,总有几个能写信互通有无。
这些天收到的信件中都提到州牧大人脾气好,但是也说了州牧大人家的小辈都不好惹,尤其是那个年纪小的,一言不合他是真的能要命。
现在看来,年纪大的这个也没好相处到哪儿去。
不是说脾气不好相处,而是这严谨的性子放到哪儿都能让人如坐针毡。
赶紧让荀太守带上吕大将军去收复五原吧,留在太原太委屈他了。
真的,真心话,不骗人。
诸位大人走出府邸都松了口气,怎么说呢,世家出来的上官比没有家世的上官更难糊弄是共识,比起荀州牧这种位高权重的上官,他们其实更希望接任的刺史州牧和丁原丁刺史一样。
并州羌胡林立,随着朝廷威势减弱,并州郡县越来越偏向起用本地豪族大户为官,到如今除了少数几个郡的太守是外来官员,几乎所有郡县属官都是本地人。
刺史和州牧属官也是外地人,但是并州上上上上任刺史死于鲜卑之手,上上上任刺史死于南匈奴入侵,上上任刺史来了没俩月就带上并州大部分精锐走了,上任州牧更是压根儿没来过。
连着几任一把手都是这样,他们已经习惯上头无人管束,由本地人各管各郡挺好的。
说句丢人的,别看他们说起太原郡时头头是道,但是他们连晋阳城都管不住,太原治下其他城池就更不用说了。
地方豪族心情好了搭理他们一下,心情不好连理都不带理的。
就……
大人最好有点心理准备。
讲道理在并州不好使,还得拳头够硬才行。
最后离开的太原太守王泽不着痕迹的提醒了几句,然后和其他人一起离开府邸,准备等明日州牧大人传唤的时候再来正式拜见。
荀攸起身送至门口,客人的马车还没走远,迎面就来了七八辆没见过的马车。
为首的士兵前来汇报,“启禀大人,这些是荀将军让我等送来的账册,说是让您先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