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没功夫听他们争谁的口才更好,拳头大才是硬道理,赶紧把事情办完好回去歇着,再吵吵俩人就都别去,他和高顺各自单骑去传诏书。
高顺郑重道,“宣读诏书而已,顺可以。”
荀晔和张辽瞬间放弃争执。
“文远兄,小弟今天第一次杀人,想换个不杀人的活儿缓缓。”
“是为兄不好,不曾考虑到明光的不适,接下来的拼杀交给为兄,明光且去说服那段忠明。”
吕布:……
高顺:……
最终吕布带着张辽和亲兵杀向董承的营地,荀晔和高顺带着亲兵去段煨的营地说之以理晓之以情。
和猜测的差不多,两个大营一个能说服一个能打服。
段煨得知董卓伏诛只是懵了一瞬,不用劝就立刻接受了现实,并且大义凛然的表示身为汉人当思精忠报国,上头的争权夺利和他们这些带兵的将领没有关系,他们只需要效忠大汉朝廷。
荀晔嘴角微抽,不愧是为保富贵党附宦官的段太尉之弟,站队就是快。
而另一边那边,董承果然拿起武器就要和吕布拼命,然后毫无意外的被方天画戟挑起来威慑营中将士。
营中凉州兵群龙无首六神无主,然后张辽慢悠悠的站出来劝降,倒也不算完全没有发挥口才的机会。
兵丁易主是常有的事,士兵们也都表示会老实听话。
他们是身经百战的凉州军,战绩辉煌天下少有人敌,不管统兵作战的是谁,他们身为士兵能不会被放弃。
吕将军骁勇善战,叛一次主升一次官,这次没准儿还能封个侯,跟着他混同样有前途。
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前途换老大没毛病。
吕布:呵。
分驻各县的凉州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受了董卓身死的消息,除此还有个意料之外的好消息,先前统计人数时不知所踪的并州兵又冒出来了。
张辽:!!!
兵丁之间有联系,先前张辽派人去联系各营并州将士时就有人将消息传了出去,只是当时他们不确定城里是什么情况不敢轻举妄动。
今天城里的探子说董卓被他们吕将军亲手斩杀,大家伙儿这才敢出来抛头露面。
那些凉州人明显要让他们去送死,一时半会儿没法反抗就想法子暂避锋芒,反正不可能真的去送死。
他们好歹是和羌胡拼杀出来的精兵,又不是傻子,哪儿能这么随便丢掉性命。
那些被报上去的阵亡名单中有绝大部分都逃回了并州,算上他们这些没有上报阵亡也没影儿的机灵鬼,进京时的六万并州兵并没有损失多少。
张辽高兴的不得了,还好弟兄们机智没有真的到处送死,躲着好躲着好,活着才有机会翻身,察觉到不对劲躲起来不丢人。
吕布同样大喜过望,凉州军不好掌控,他想杀尽凉州兵不光是为了泄愤,还因为麾下并州军数量远少于凉州兵可能会拿捏不住他们。
他好歹是朝廷封的中郎将,总不能和董卓老贼一样靠纵容士兵烧杀抢掠来让士兵效忠。
别了,他吕奉先干不出那么丢脸的事儿。
明光那臭小子有空没空就在他面前念叨“如何正确招揽人心”,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惊!当将领的十大误区”“放纵不是爱,常常是祸心”“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听的他烦的透透的,又控制不住想知道那小子口中气死人不偿命的熊货有没有遭天谴。
身为从小和胡人干仗的并州猛将,他最看不起的就是动不动就进村劫掠。
有本事就正面较量,转挑老弱妇孺下手算怎么回事儿?
不是他有偏见瞧不起凉州人,而是这些同样自幼和羌人干仗的凉州兵进到中原后开始干和羌人强盗一样的事情就该瞧不起。
他卖主求荣,但是他知道他是个好人。
吕大将军得知并州军主力尚存后心情大好,即便上党有个张扬在招兵买马,逃回并州的那些兵极大可能不会再为他所用,也依旧不影响他的好心情。
张扬很能打,不过比他还差点,如果他也回并州,硬抢也能从张扬手里把兵抢回来。
好在今时不同往日,他现在是个顾全大局的人,并州就那么多壮丁不能折在自相残杀上,他回并州也会先回老家五原郡,和张扬所在的上党一个在最北边一个在最南边完全可以相安无事。
话说回来,打地盘需要个能动脑子的人,如果真的要回并州,拐带某个脑子非常好使身后还带着一串儿好脑子的臭小子非常有必要。
不过世家子和他们这种自小摸爬滚打拼出来的泥腿子不一样,拐带也不能太强硬,不然得罪一个家族的聪明人很可能被坑的怎么死都不知道。
他又不是董卓,干不出灭人满门的事情,稳妥起见还是得利诱。
并州有什么?
吕大将军仔细回想,然后陷入沉默。
糟糕,并州除了肆虐的胡人好像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