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9章 杨平你底裤被扒了(第2页)

第9章 杨平你底裤被扒了(第2页)

于是就命令斥候们,“紧盯临颍城内的一举一动。”

被这个消息惊醒,曹操也不睡了,起身带着曹昂巡视城寨。

一路上,不厌其烦地给曹昂仔细讲解着如何安营扎寨、如何安排部队轮值守卫……讲的精细无比,毫不藏私。曹昂学习的也十分认真,真是一幅和谐的画面。

曹军主力驻扎在临颍城北3里外,并在城东3里外和城西3里外各设置了一个小寨,呈品字型把临颍城夹在中间。

曹操问曹昂为什么如此布置?曹昂的回答得到了曹操和诸将的赞同:

"攻城之战,围三缺一,予敌生路,则守军必无死战之心。

临颍城南三、五里乃颍河,河上有桥贯通南北。我军未驻兵城南,未占颍河之桥,此为示敌生路。

然,儿料父亲必于颍河南岸设伏,若守军南逃,过桥时必争先恐后,混乱不堪,待敌过桥后,只需少许精锐,便可全歼残敌!"

看着诸将称赞好大儿,曹操面色平静,但那嘴角怎么也压不住。

正午时分,夏侯惇带着一位老者来到了大营之内。

曹操起身迎接,以礼相待。原来,这位老者正是颍川荀家家主荀俭,为荀家八龙之。

双方见礼毕,曹操问道:"伯父可知郭奉孝乎?"

荀俭捋须而答:"如何不知?奉孝有王佐之才。使君欲得之?"

曹操笑道:"正欲相请。然闻奉孝喜交豪杰,厌虚名,故不知其所在。伯父乃奉孝同乡,可知其踪迹?"

荀俭笑道:"此事易耳。待老朽归家后,遣稳妥之人寻奉孝,言明使君相邀之意。以老朽之见,奉孝必愿追随使君。"

曹操起身相谢,坐定后又问道:"伯父可知杨平乎?"

提到杨平,荀俭脸色骤沉,沉声道:"此子乃妖邪之辈!前时攻破魏家庄园,杀尽魏家嫡脉,老朽的侄女婿亦命丧其手,侄女被充做苦役!使君问此贼何意?"

曹操沉思,不曾想那杨平和荀家竟有如此大的梁子,于是正色说道:"今临颍城中,正是杨平所部,某欲破之,故请伯父解惑,告知杨平之底细。"

作为许县附近的地头蛇,在此地根深蒂固的荀家,对杨平的底细知道的一清二楚。荀俭回答道:

"杨平,年十六,诈称"中华帝君",旬日间聚流民万余,据魏家庄园,制竹甲、竹矛,编练军伍,然,实兵不过两千。。。。。。"

说到这里,曹操打断了他的话,听到荀俭说杨平只有两千兵,且用的是竹甲、竹矛时,曹操恍然大悟,拍案而起,赞叹道:

"此子真机智也!竟以此虚张声势之策惑我!"

心中明白临颍城内所谓的精锐之军只是样子货,只是杨平诡计多端而已。于是对攻破临颍城,生擒杨平,那是充满了信心。

随后就是曹操和荀俭这两位高雅之士在大帐中谈古论今,评论天下大事了。

曹昂随侍帐中,仔细聆听,某刻,插言道:“父亲、荀家阿公,儿欲前去劝降杨平,可否?”

曹操闻言,谓荀俭道:“伯父,杨平此子有大才,吾若招降,定使其到荀家赔罪。”

荀俭看着满脸期待的曹操,还能说什么,一个侄女婿而已!于是回答道:“有用于使君者,当纳之。老朽只喜使君得其所愿也。”

曹操可稀罕他的好大儿了,派典韦、许褚哼哈二将护卫曹昂前去劝降。

午饭后,杨平正在城墙上巡视。忽有小兵来报:

"禀报都督!曹军派出使者在北门外等待都督答话。"

杨平来到北门,只见两名身高9尺,极为雄壮的壮汉,身着重甲,一人手持一面七尺大铁盾,护卫着一个身高约8尺,穿着全身铠甲的青年,站在城墙外5o步。

在他们后边百步之外,有一支2oo余人的骑兵部队,全副武装的待命。

杨平站在女墙边,看一眼下边的三人,便知道被护卫的青年就是正主。于是拿起大喇叭问道:

"汝乃何人?有何话传于本督?"

只见那青年对着城头拱手一礼,朗声说道:

"某乃曹昂也!城上可是杨平杨都督?"

“曹昂,曹操的长子。”杨平仔细观察下边三人,得出结论:两个手持大盾的人应该是典韦和许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