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觉得小皇帝是在敲打,敲打的不仅是总督,也是群臣,根深蒂固的小团体。
他就是后悔,自己怎么着了小皇帝的道呢?
靖安侯既是太后一党,又是老牌勋爵,嫡长子统领安京巡防营,次子又是儒门传人。
洪太师出征后,靖安侯投靠太后,并且结交安京府尹,成为京都内守军的实际操控者。
他当然要膨胀,小皇帝大权旁落,老臣掌权却无兵权,自己有兵权,就是个香饽饽,为什么不膨胀?
膨胀害了自己。
小皇帝什么所谓的微服私访,全是计谋!
让自己领着安京守备军支持一时,压住老臣,从而亲令换帅。
再以平叛之功,提拔洪太师的义女做安京守备军的领,并且在军士中树立良好的君王形象,再拉拢太师的义女,取代自己安京守备军实际掌控者的地位,进一步打压,从而完全掌握安京守备军的兵权。
这一手堪称完美。
看似随意,实际上是一石二鸟。
靖安侯甚至恶意揣测起甚至这一手连儒门都算计进去了。
小皇帝真是。。。。好手段!
靖安侯心有不满,却又不得不拜服。
如果换角度思考,哪个明君都不会允许有这样的臣子,若是有二心该如何?
早知道,就不和太后这些外戚搞在一起了。
靖安侯估计,小皇帝的下一步动作,就是找借口给自己贬官了。
他认命了,他自问自己勉强算得上忠君爱国,并且有一定能力,只是一时间被权柄迷了眼,小皇帝显然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王,只要自己后续表现出足够的衷心,迟早还会被重用。
杨烨完成封赏后,又想起了靖安侯和安京府尹!
一个靖安侯,儿子居然在安京比自己还浑蛋,不行!
对,贬官,必须贬他!
直接点名。
“靖安侯守备安京城,让安京府太平盛世,靖安侯嫡子和安京府尹于国有功,理应同赏!”
诶?又赏?这也有功?群臣一时安静,想不明白。
靖安侯却一个激灵,来了,来了!
肯定是要敲打自己了!
靖安侯眼睛一闭,一睁,脑中一片清明。
一定要表现出自己最大的忠心,自己一直以来在太后和皇帝面前摇摆,到底还是得靠君王赏饭吃。
杨烨忽然又道:“靖安侯既然已经是侯爷了,那就封一个安京伯吧!
最后一棒子打下来了!
不知怎么的,靖安侯却突然松了口气。只要有机会,就能崛起,歇息一阵表忠心并无不可。
于是乎,他笑得比四月的太阳还灿烂,拱手跪地,拜了三拜:“臣,安京伯,愿为大玄世代赴汤蹈火!”
一时间,真情流露。
这。。。。
杨烨都懵了,怕是个智障?
我埋汰你不说,还贬你官,你高兴成这样了?
群臣还在为此前杨烨与靖安侯的对话愣,这是什么匪夷所思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