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诸教共奉
在正式確立了均富政策后,一大群景朝群臣们从未见过的专业统计人员量產型生化人。
即在黄巢的命令下,火奔赴大景各州各地各府各县,开始统计各家各户的財產数额。
而经过大约半月时光的统算后,天下万民的財產与收入大概数据,就化作一封封諫书,送抵至黄巢手中。
根据这些諫书所载,如今大景各地农人年平均收入,扣除赋税后大约在三千文左右。
工匠呢,则有官坊与私户之分,前者每年平均收入在七千文左右。
后者上下限差异较大难以平均,但总体要比官坊匠人更低一些,
然后便是九品官,这一群体年平均收入为四十石粮加两千文俸料,约合一万八千文左右。
至於其他额外收入较为复杂,难以准確统计。
接著就是各地富商,这一群体年平均收入在数十万到数百万文之间,其个体间收入差异极为巨大。
譬如某地盐商,年利为五十万文,另外一边,扬州米绅则常年囤粮过万石,价值五百万文,每岁收入则达百万文。
而当地流民的每日平均乞討收入,却往往低於十文,
显然,这在黄巢看来,是极度不合理的,是需要大刀阔斧大幅改变的。
因此,在大略翻完了这些諫书后。
第二日,黄巢就毫无徵兆的向整个天下,颁布了均富昭令。
至於此项昭令的具体內容,刨除种种繁杂细则与刑罚条例,其大致可概括为三条。
一、全民財產清零,每家每户限留铜钱不得过三千文、粮米不得过五石、布帛不得过三匹,其他余產全数充公。
二、施行配给制度,每家每户按月领取景朝下的各类民券,凭券兑换粮布盐铁,一品大员与气写流民配额相同。
三、废除財產继承,废除奴僕制度,废除宅屋產权,人人生而平等,同有食吃同有屋住,同样干活同样流汗。
可以说此昭令一出之后,整个大景天下各州各地就立然沸腾了起来。
占据天下间大多数人口的赤贫阶层,警如流民贫农等等,还有许多日子相对好些,却又好不到哪儿去的百姓平民们,全都拍手叫好人人称讚。
而因为先前那一纸均由令,加上黄巢统一天下时战场上的种种惊人战绩,再加上他那灭尽四方诸夷,这种迈古往今来所有皇与帝的史诗级大功绩。
因而本就对黄巢震撼拜服到將之奉为了仙神降世的万千百姓,此后对黄巢的信仰,更是达到了极为狂热的地步。
面对这份信仰,什么玉皇大帝什么如来佛祖这神那神的,乃至自己的八辈祖宗,都被那些平民们拋之脑后了。
他们纷纷將黄巢,立为了自己最信奉的神灵。
为此,大江南北许许多多村镇乡野里,甚至在短短时间中,就產生了大量民间性质的宗教组织这些掺杂了佛教与道教以及许多民俗元素的组织,纷纷將黄巢奉立为了各种各样的神灵,具备各种各样的神名与造像以及权能,
既有怒目圆瞪三头六臂,持大刀握农犁托骨塔,可凭兵业火焚尽旧序,破除世间一切不平等障的佛教系怒目灭障天王』。
亦有强调以杀止杀,追求混沌正义,司掌劫运更叠,以刀兵重启人间,后世甚至被东方神秘学界,纳入到术法体系中的道教系太平盪魔真君』。
譬如,后世修行人常用的驱魔斩鬼术法一一黄巢真君咒,其法咒內容即是:一抹煌煌火,焚尽贵胃田;辟魔刀气落,妖鬼同归天。』
除却这两者之外,还存在有一种非佛非道更近民俗,流传范围也更为广泛,以至於千百年后,
竟在大江南北各地民间,逐渐形成了元宵夜焚地契烧黄纸),端午节斩界桩(撇筷子)这类习俗,专司护佑贫民抗租、穷匠毁筑、流民夺田的裂帛天帝』信仰。
尤其这个裂帛天帝信仰,因为与贫民阶层融入极深,所以在千百年岁月里,竟匯聚形成了不止一个教派。
其中最为激进的一种名唤均平道,与白莲教颇为类似,此教派在后世当中,赫然也是一个造反专业户。
这一教派拜裂帛天帝黄巢为祖师爷,惯常口號则喊作「佛渡一人道全一身,裂杀万躯以肥兆民」。
此口號出自於后世之人託名黄巢所作之偽经《黄犁经,其亦属於均平道核心经卷。
至於此教派圣地,则位於长安城郊外野林中,因为那里曾是五姓七望被灭族后的拋尸地。
而想要加入此教,便需经歷所谓的三毁,
即,毁族谱以绝宗法、毁量具以绝废私產、毁面容与眾生同貌面部划一刀。
如此极端的教规,自然使得这一教派和平年代时,信徒人数少之又少远逊诸教。
然而每次一到天下大乱,百姓穷困潦倒到完全活不下去之际,这极端的三毁教规,也就显得不再那么极端了。
在那种黑暗混乱时期,均平道的信徒往往会急剧膨胀,且亦因为无论教义还是教规都过於极端之故。
所以在一支支造反教派里,均平道的激进也总是名列前茅,以致於不切实际,於是最终也灭亡的最快。
可是刀剑无论再锋利,往往亦只能杀死肉体,却火不了思想。
因此无论被灭多少次,每次一到天下大乱万民沉沦之时,均平道总会再度崛起再度復兴,
尔后以自己的血肉性命为代价,以自己癲狂的信念为刀刃,给予自己所处时代的腐烂皇朝狠狠一击,旋即就如流星般一闪即逝,再度消失於歷史烟云里。
有趣的是,与总是死灰復燃再度出现的均平道相同,那被黄巢率军屠了一遍的东南亚地区。
竟也有一些土民,苟在诸多山间林间溶洞里,幸运躲过了那场屠杀,进而艰难存活了下来。
苟活下来的他们,不但不仇恨黄巢。
反而十分狂热的崇拜他,崇拜到將之奉为神明。
並以黄巢这尊来自於北方王朝的神明」为基础,建立了所谓的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