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080章 南北和议 蓝玉之谋(第1页)

第080章 南北和议 蓝玉之谋(第1页)

天幕映照出大名府燕军大帐内剑拔弩张的一幕。

燕王朱棣那句“三岁孩童不欺”的冰冷嘲讽,如同无形的耳光,将大理寺少卿薛嵓抽得面红耳赤,汗出如浆,僵立当场,张口结舌,半个字也吐不出来。

帐内气氛凝滞如冰,燕军诸将眼中杀机毕露!

朱能更是手按刀柄,虎视眈眈,只待朱棣一声令下,便要将这“欺君”(欺燕王)的朝廷使者斩于帐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棣却缓缓抬手,制止了杀气腾腾的部将。

他目光深沉地看了一眼抖若筛糠的薛嵓,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住手!他乃天子钦使,代表的是朝廷颜面!杀之,徒逞一时之快,却落天下口实,非智也!”言罢,竟下令将薛嵓毫发无伤地礼送出营!

薛嵓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逃出燕营,连节杖都差点忘了拿。

他回到金陵,将朱棣的强硬态度如实禀报。

建文帝与方孝孺的缓兵之计彻底破产,羞怒之下,将办事不力(或者说太过诚实)的薛嵓免死,远远贬谪去了广西烟瘴之地。

画面急转,时间推进到建文三年五月初一。

盛庸、吴杰、平安分兵袭扰燕军粮道!

朱棣震怒,遣使入京,措辞严厉地质问建文帝:说好的罢兵言和呢?盛庸等人还在袭扰我粮道,背后定有主谋!必须给个交代!

金陵皇宫内,面对朱棣咄咄逼人的质问,建文帝再次慌了神。

方孝孺面沉如水,献上一计:朱棣反复无常,其使者必为细作!当立即下狱,严加拷问,以绝其窥探朝廷虚实之心!

朱允炆对这位“帝师”言听计从,竟不顾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起码规则,悍然下令将燕王使者打入天牢!

天幕定格在阴暗潮湿的诏狱中,燕使被铁链锁拿的绝望身影上。

字幕冰冷宣告:建文朝廷自毁底线,亲手掐灭了最后一丝和平的可能!南北之间,再无转圜余地,唯余你死我活的血战!

---

遥远的四川茂州(今茂县),山高林密,湿瘴弥漫。

一处简陋的茅舍前,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的宋濂,正拄着一根简陋的竹杖,艰难地仰望着天幕。

年初因胡惟庸案牵连,这位昔日的帝师、文坛泰斗,被流放至此,饱受风霜之苦。

当看到天幕上自己最为得意、寄予厚望的关门弟子方孝孺,竟献出“囚禁来使”这等下下之策时,宋濂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失去了所有血色!

他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画面中弟子那“沉稳”却失策的面容,身体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糊涂……糊涂啊!”宋濂手中的竹杖重重顿在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摇着头,声音嘶哑而痛心,“孝孺……你……你枉读圣贤书!枉负为师教诲!”

他痛心疾首地对着天幕低吼,仿佛弟子能听见:

“两国交兵,纵是仇雠,亦有不斩来使之义!此乃维系最后体面、保留转圜余地的底线!更是彰显一国气度、慑服四夷的威仪!你……你竟怂恿君王行此囚使毁诺、自绝退路之下策?!”

宋濂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是极致的失望:

“此非谋国!此乃……输尽了大明朝廷最后一点煌煌天威!输掉了天下士民对朝廷最后一丝敬畏之心!”

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燕军以此为口实,大举南下,檄文传遍天下,痛斥朝廷无信无义!天下人心,将彻底倒向“被迫反抗”的燕王!

“一着臭棋……臭不可闻!”

宋濂颓然坐倒在茅舍前的石墩上,望着天幕上那阴暗的诏狱画面,喃喃自语,充满了无力感。

“非但未能伤敌分毫,反授人以柄,徒惹……燎原之火啊!”

他深知,经此一事,自己这得意弟子在史书上的名声,恐怕要永远蒙上一层难以洗刷的污点了。

---

奉天殿外广场,勋贵班列一角。以宋国公冯胜为首,傅友德、王弼、郭英等一干沙场宿将,并未过多关注天幕上那场外交闹剧,他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真实的战争态势上。

“燕王虽连战连捷,威震河北,”冯胜抚着花白的胡须,眉头紧锁,指着天幕上燕军控制的区域(北平、保定一带),声音凝重,“然其根本之地,终究局促!兵力有限,补给线漫长!眼下看似威风,实则如履薄冰!”

颍国公傅友德深以为然,接口道:“宋公所言极是!燕军主力被盛庸、平安等部钉在河北正面,其侧翼空虚异常!大同有代王(朱桂,引时已经被削)的边军,辽东更有朝廷直属的精锐!一旦朝廷下定决心,令大同、辽东两路出兵,南北夹击,直捣北平老巢!燕王首尾不能相顾,必陷绝境!”

定远侯王弼也忧心忡忡:“正是此理!燕王此刻,看似攻势如潮,实则深陷泥潭,破局极难!他若固守,则迟早被朝廷以国力拖垮;若冒险分兵出击侧翼,则正面压力骤增,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僵局!死局啊!”

;众老将纷纷点头,脸上都带着对战争前景的忧虑。燕王虽勇,天命虽显,但硬实力的差距和地缘的劣势,似乎难以逾越。

“屁的僵局!屁的死局!”

一个桀骜不驯的声音猛地炸响!如同平地惊雷!打断了老将们忧心忡忡的议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