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命一条,诱之以利,自然慷慨赴死。
这是任何一次农民起义,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而舆论煽动,是最惯用和管用的伎俩之一。
舆论决口之势一泻千里,比黄河崩堤还要可怕。
黄河崩堤,毁掉的是良田和人命。
舆论决口,毁掉的是希望和民心。
脱脱帖木儿的初心,是想要护住元朝的千万里江山。
哪曾想,却成了大元朝的千古罪人。(完)
3。兀良哈·阿术:南征北战的热血男儿
热血男儿,应该征战疆场,报效国家。
攻城略地,建功立业,才能显示英雄的本色。
虽然,兀良哈·阿术是旁人眼里的将三代。
但他杰出的谋略,勇猛的武力,令旁人刮目相看,啧啧称赞。
真正的勇士,需要经过战火的淬炼。
更需要,一颗视死如归的心。
这与血脉无关,与家族辉煌无关。
所以,十四岁那年,他便跟随父亲披甲上阵。
只是为了更快、更好、更有前途的展。
面对无数的鲜血和尸体,他的第一感受不是恐惧。
而是使命的光荣,以及胜利者的无尚荣耀。
同时,也让他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
打仗,除了勇猛不怕死,更需要用些计谋。
声东击西、以逸待劳,都是常规策略。
离间计、反间计、美人计,那是上上之选。
所以,兀良哈·阿术一生南征北战四十余年。
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一百五十次。
不仅没有受伤,也未尝败绩。
不是老天的眷顾,而是战斗形势的科学研判。
没有谁,可以完全掌控战场的局势。
但兀良哈·阿术,可以借势扭转乾坤,立于不败之地。(完)
4。张弘范:把文天祥的诗词留下
人不能留,但诗词一定要留下。
此时的文天祥,已经被张弘范围困在海丰五坡岭。
张弘范明白,文天祥想要逃跑绝对是不可能的。
但乱军之中,谁都不能保证安全。
所以他对手下兵将的唯一要求,必须保存好文天祥的诗词。
老话说的好:“吃瓜留子,做人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