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王审知:福建同胞们的老祖宗
文化,历经岁月洗礼而依然存在。
便会生根芽,成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福建临海,在唐代以前,是未开化的蛮夷之地。
唐末纷争,中原大乱,军兵向四周转移。
一方面,中原连年兵难,千里良田化作灰烬。
入住蛮荒,千里腾挪,可以休养生息。
同时又可以据山海资源,补充战略物资。
另一方面,中央力孤,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中央为了维持地方稳定,默许留后之风。
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可以实现为自己打工的抱负。
王审知,第一批从中原入主福建的统帅。
从离开中央到福建那刻起,他就准备自起炉灶。
老东家的话要听,新朋友也要交好。
交朋友,不能光靠嘴巴,还要倚靠政治联姻。
枕边风吹起来,有时候比台风还管用。
再说了,多个筹码,多个胜算。
建万世不拔之基业,就要有一万个紧急预案。
毕竟,稳定才能保障一切。
至于安民与教化,那才是后续要做的事情。
只是,千年功过用什么来权衡。
到最后,还是落在具有教化作用的文化上面。(完)
4。耶律阿保机:契丹国的人们站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是辽国都城门口,最醒目的宣传口号。
明这句口号的,正是辽国的开创者耶律阿保机。
说起耶律阿保机,朱温可是有言权的。
当年,耶律阿保机带领部族,到处打家劫舍。
四处开花的游击战,虽然取得了某个阶段性胜利。
但豕突狼奔的杂牌军团,始终得不到中原势力的认可。
在那个需要加大品牌推荐的关键时刻,朱温勇敢地站了出来。
不仅派人翻山越海,资助兵书、钱币、衣带和珍宝。
还让宫廷的礼乐文化,淳化了耶律阿保机的心灵。
他就是初读《诗经》的杜丽娘,陷入人生意义的深度拷问。
也让他明确了心中的目标,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城邦。
不仅如此,还要让他和他的族人千秋万世。
从那一天开始,耶律阿保机开启了他的花样人生。
先是整顿军队拉番号,定都建国开先河。
其次,是统一文字,明确了契丹语为母语。
同时,为了增进与汉人的交流,在高年级开设汉语班。
再次,是协调解决族内的纠纷。
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面向基层招贤纳士。
将一部分想建功立业的普通人,提拔到重要岗位。
真正实现了,一切依靠群众、动群众的治国理政策略。(完)
5。朱温:因蹲茅坑引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