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孙敖:运气太背的人适合种田
公孙敖打仗的运气,确实有点背。
第一次带兵出征,就被匈奴反杀七千。
汉武帝一生气,就给他判了个死刑。
好在当时可以花钱赎罪,便托关系免去了罪责。
赋闲在家的公孙敖,不愿意种田养家。
便找卫青帮忙,卫青便把他安排在自己的军营里。
初到军营的公孙敖,还算给面子。
跟着卫青打赢了一场小仗,封合骑侯。
接下来,公孙敖继续霉运当头,风光无二。
不仅两次出兵匈奴,颗粒无收,无功而返。
第三次更是夸张,他带领的部队居然在沙漠里迷路了。
就这样,延误与霍去病部队汇合的时间。
按照军法规定,公孙敖再次缴纳赎金,赋闲在家。
公孙敖哪里闲得住,总找机会去卫青处诉苦,想要继续回军营。
面对救命恩人的诉求,卫青自然不能拒绝。
奈何公孙敖的背运,不是一点点时间可以消弭的。
“零分”将军的荣誉证书,还是一直在拿。
天汉四年,他再次出征,结果被匈奴左贤王狠狠修理了一顿。
负分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公孙敖隐姓埋名流落民间,靠种田维生。
如果当初就懂事点,现在早就达了,何必呢!(完)
2。耿夔:戎马生涯最后回忆黄沙
大漠黄沙披锦绣,长河日落起烟波。
耿夔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这沙漠里。
在沙漠里,和反复无常的匈奴人战斗。
比起政治上的暗箭,战场上的明枪要易躲的多。
毕竟,匈奴人直来直去,没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论打仗,耿夔一辈子都没有怕过谁。
想当年,他只带了轻骑八百。
从居延塞出,一路狂奔五千里。
最终将北单于残部,全部围困在金微山上。
单于母阏氏及名王以下五千余人,都死在他的骑轻之下。
就这么一不小心,把北匈奴给灭国了。
北匈奴的故事,对于耿夔来说,有些年代了。
征战高句丽王国,大败鲜卑人,那就是昨天的事儿。
高句丽本只是小弟弟,收罗了北匈奴的散兵游勇。
就觉得自己是大哥了,开始在边境挑事儿。
那不是干憋着口袋满地找烟头,找抽么。
除了鲜卑人,欠抽的还有羌族的虔人,上郡的胡人。
这些人都是异族,除了骑马和砍杀,很难用道德驯服。
好在他们遵从最原始的规则,谁凶狠他们就听谁的话。
所以,一句话,对付他们,干就完了。
这世上没有摆不平的事,躺平的人都可以卷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