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刘岳昭突然问道。
周宽世与刘静姝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坦然道:"不瞒大人,我曾有幸结识几位通晓洋务的学者,其中就有位叫魏源先生对我影响颇深。他预见了未来战争的形态,认为唯有师夷长技,方能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刘岳昭喃喃重复着林则徐的名言,心中翻腾不已。
他想起去年在江西与太平军交战时,对方使用的洋枪已经让湘军吃尽苦头。
若真如周宽世所说,西方列强的军力已发展到如此地步。。。
"大人,"周宽世趁热打铁,"您在江西统兵,若能组建一支装备新式火炮的部队,必能立下不世之功。
骆秉章大人一向开明,想必也会支持。"
刘岳昭沉默良久,突然抬头:"组建这样一个火炮营,需多少银两?"
周宽世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初始投入约需五万两,包括购置六门火炮、两百支步枪及相应弹药。若能取得战果,后续可逐步扩充。"
五万两!刘岳昭心头一跳。这相当于他半年的军饷总额。但想到今日演习中看到的惊人威力。。。
"哥,"刘静姝轻声道,"宽世这里有份详细的预算清单,您可以带回去仔细斟酌。"
夜深人静,刘岳昭独自站在老刘家宅院的后花园中,仰望满天星斗。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白天看到的火炮演示和战术演习。
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那种精准高效的杀戮,与他熟悉的刀光剑影、血肉相搏的战场截然不同。
"大人还未休息?"周宽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岳昭没有回头:"我在想,战争是否真会变成你所说的那样,士兵们远远地互相射击,火炮决定胜负,勇气与武艺再无用处。"
周宽世走到他身旁,也仰头望向星空:"战争的形式会变,但勇气永远不会过时。只是。。。未来的勇气,将体现在学习新事物的胸怀,变革旧制度的决心,以及。。。",他顿了顿,"在时代洪流中把握方向的智慧。"
刘岳昭转头看向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妹夫,突然发现对方眼中有着超越年龄的深邃。",你到底是什么人?"他忍不住问道。
周宽世微微一笑:"一个希望国家强大的普通人罢了。大人,明日我还想请您看一样东西。"
第二天清晨,周宽世带着刘岳昭来到西公坳深处的一个隐蔽山洞,洞中整齐摆放着数十个木箱,打开后,全是崭新的步枪和弹药。
"这些是。。。"
"从上海秘密购得的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英国陆军现役装备。",周宽世取出一支,熟练地上膛,"后膛装填,射速快,精度高。若大人决定组建新军,这些可作第一批装备。"
刘岳昭接过步枪,感受着冰冷的金属质感。这支枪的重量、平衡感都远胜清军装备,他能想象它在战场上的威力。
"为何帮我?",刘岳昭直截了当地问。
周宽世正色道:"因为我看出大人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将领,而非那些固步自封的庸才。大清需要更多像您这样敢于变革的军人。"
离开杨家滩的那天,刘岳昭的马背上多了一个沉甸甸的包袱,里面是周宽世赠送的军事手册、武器图纸和一份详细的建军计划。族妹刘静姝站在门口,眼中含着泪光。
"哥,保重。"
刘岳昭点点头,目光却越过她,看向站在后面的周宽世:"你所说的那个魏源先生。。若有机会,我想见见他。"
周宽世露出神秘的微笑:"会有机会的,大人。"
马蹄声渐远,刘岳昭的心中已燃起一团火焰。
他仿佛看到了不久的将来,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新式军队在他的指挥下所向披靡。
那个依靠个人武勇、血肉之躯堆砌胜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新的战争纪元正在到来。
而他,刘岳昭,决心成为这个新时代的弄潮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