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提笔写圣旨的解缙顿时一愣,右宗正?
殿中几乎所有人都愣住了。
右宗正?!
在愣神之后,解缙、李显穆、临安公主脸上皆出现了兴奋之色,而其余诸阁臣亦恍然,真不愧是皇帝啊,眼界果真不同。
在他们都局限在李祺文臣身份上的时候,皇帝已经看到了李祺属于外戚的驸马身份。
大明宗人府设立于洪武三年,当时称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其中堂官之中,宗人令由藩王之的秦王朱樉担任,左宗正由晋王朱棡担任,右宗正由燕王朱棣担任,左宗人由周王朱橚担任,右宗人由楚王朱桢担任。
最关键的是,这五个堂官,皆是正一品的职位!
当今陛下即位以后,宗人府不再由亲王担任堂官,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但再名存实亡,它崇高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正一品就是正一品!
正如三公三孤,实权比不上六部尚书这正二品,甚至不如内阁阁臣这正五品,但谁会不愿意得到三公三孤的荣耀?
皇帝追封李祺为正一品的三公、从一品的三孤,可能会遭朝野非议,可追封正一品的右宗正,那就没人能说什么了,毕竟宗家之事,只在陛下一人而已!
最重要的是!
解缙越想越激动,手下的笔甚至都在圣旨之上生出了,不仅仅他想到了,殿中大多数人都想到了,李祺不追封文臣,就能绕开文臣的谥号限制!
那皇帝会给李祺一个什么谥号呢?
“谥号‘忠文’吧。”
果然是以忠为字,在这套体系中,自然以忠武最为知名,不过得到这个谥号的大多数是武将,比如大唐的尉迟敬德、郭子仪,宋朝的岳飞、韩世忠,大明的开平王常遇春,即便是诸葛亮和王猛,那也都是领兵上战场打过很多仗的。
是以忠文便是最恰当合适李祺的谥号了!
“臣叩谢陛下盛隆之恩!”
临安公主和李显穆伏在朱棣脚下,哽咽着叩谢浩荡皇恩。
“快些起来吧,景和以诚待朕,朕自报之!”
殿中诸阁臣听着皇帝这句话,眼中皆闪烁过一丝感动,当今陛下的性子虽然还是有些暴躁,可与先帝已然是大为不同。
先帝视百官如猪狗,何曾如当今陛下,体谅过臣下的艰难。
追封正一品右宗正,谥忠文,诸内阁阁臣一时都有些艳羡,这在文臣体系中,相当于追封三公、谥文正,李祺的身后哀荣,可真是让人艳羡。
朱棣将众人的神情皆收入眼底,腰杆更是微微挺直了些许,他这个皇帝比起先帝来,亦有诸多之处胜过。
解缙正要将刚刚写就的圣旨吹干,便听到皇帝又道:“将这道圣旨放于右侧,待六部九卿的堂官入殿,告于诸卿,再行颁敕。”
众人一愣,谥号一般是诸卿选几个呈上来,而后由皇帝拍板最终选择,从皇帝的选择中,甚至能够看出皇帝对这个大臣的真实态度。
历史上张居正死后,张四维敢突然起对张居正的清算,就是从谥号中品出了信号。
当时朝臣推给万历皇帝的谥号,必然是“文正、文贞、文成、文忠”这四个,其中文贞和文成都属于恰当的,若皇帝选了文正就说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很满意,但最终皇帝选了文忠,于是张居正很快就被攻讦清算,甚至他临终前举荐的内阁阁臣,都没能进京城。
“朕还有旨意。”
朱棣不曾停下。
追封完了,谥号也议定了,还有何等旨意,值得在这等场合说呢?
那些恩荫之事,亦或其他,稍后让礼部依照规定去做不就可以了,况且李氏哪里还需要什么恩荫。
李祺的妻子是正一品的长公主,不需要诰命称号,李祺的前两个儿子早就恩荫了卫所的指挥使等职位,至于李显穆高中状元,传胪大典后就要授官,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唯有李显穆蓦然抬头,心中震动,猜到了什么。
“朕在景和生前就答应过他,待他去世后,让他配享文庙,现在就依照当初的承诺,拟旨吧。”
诸阁臣这下是真的呆住了,唯有解缙手激动的颤动,但依旧一字一句的将皇帝的旨意写在空白圣旨上。
无怪乎众人震惊,文庙和武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武庙大多选著有兵书的历史名将,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对军事能力的评判。
可文庙选的不是名臣宰相,这是一个很纯粹的儒门道统祭祀,主祭自然是孔子,十哲全部都是孔子的弟子,后世但凡能进文庙的,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都是儒门称子的人物。
李祺刚刚去世就能配享文庙,本来众人还以为会等到心学再展的更为繁盛之时再入文庙。
一旦李祺进入文庙之中,那心学的地位瞬间就会不同,这代表着朝廷官方认可了李祺的学说,日后就不能再以“异端邪说”来斥责心学。
追封正一品右宗正,谥忠文,配享文庙,这三套组合拳打下来,怪不得诸阁臣纷纷麻木,这可是真正的极尽哀荣。
从大明朝建极以来,臣子之中,唯有开国诸王的规格在这之上。
纵然再知道皇帝对李祺信重,众人也想不到会信重至此。
李显穆垂着头,掩饰着他眼底无尽的兴奋,父亲已然配享文庙,那之后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
仅仅是配享于末位,那又如何能配得上父亲的天纵之才?
纵然挤不下孔孟的主亚之位,可孔子那些学生,又如何能汲汲于孔子之名,而列于十哲之位?
文庙之内,亦当有德、有才、有能者居之!
十二点前,还有两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