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李祺走到了浙东诸人之中,他环视着这数百人,慨然道:“若仅仅是为了告诉你们不必挣扎,我又何必从京城来到浙东呢?
你们不必在这里祈求别人的宽恕,能够救你们的只有你们自己!”
浙东诸人心中不解,可还是纷纷向着就在身边的李祺躬身行礼道:“我等愚昧,还请景和公示下!”
“我先前就说过,东明精舍的问题难道是学问不够深厚吗?难道是对四书五经不够熟悉吗?难道他们的才学是假的吗?”
李祺恢复了众人眼中一贯侃侃而谈的模样,“都不是!东明精舍的问题是根不正!陛下所担忧的也正是这股歪风邪气,担忧的是东明精舍借着浙东浓厚的儒学氛围,死灰复燃。
是以,尔等应当自己做出改变,来告诉天下人,最重要的是向陛下证明,浙东士林所培养的皆是对我大明有情之人!”
这下他们就听懂了李祺的意思,皇帝是对浙东士子心有疑虑,因为“所学颇邪”,李祺不能给他们作保没问题,但愿意给他们一个自证的机会。
“景和公,圣人经典中本就教导我们要忠君爱国,我们还能如何向陛下证明呢?
还请景和公教我等!”
这是在场每个人都好奇的问题,儒家学说本就是以忠孝仁义为先,而现在李祺却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但他们隐隐能感觉到,李祺说的和他们想的是有不同之处的,而这不同之处,便和先前所说的儒门道统有关了。
果不其然,李祺昂然道:“在你们论述的经典中,有天下、有万世、有生民、有君王、有道统、有仁义,可唯独没有大明!”
李祺厉声道:“扪心自问,大明在你们的心中又能排到第几位呢?
你们在谈论起那些时政之时,是天下先出现在你们心中,还是大明延续先出现?
如果大明没了,你们又会选择如何呢?
是矢志不渝的复国,还是入仕新朝,说什么天命既然改变,那自然应该遵从的屁话!”
一言激起千层浪!
李祺这番话以他为中心,向着四方滚滚而去,如同翻腾的云海,震的几乎每个人耳边都在嗡嗡做响。
从来没有人像是李祺这样尖锐的问天下和王朝如何,这是他们从不曾听到过的,也是他们从不曾想过的。
天命论和五德论深入人心,虽然历朝历代都有为国殉难的,有为主尽忠的,可依旧不是主流,很多人眼看大势难就,都会选择放弃抵抗。
所谓“天命已失”,多么可笑,倘若近代中国依旧是这套理论,怕是早已沦丧于贼寇之下。
明末的亡国和亡天下之论,是民族主义的雏形,下一步就是将民族和国家融合起来,天下之论则变成了另外一种更高级的理论。
在后世,每一个民族都高度绑定一个国家,伴随着国家的分裂,曾经的一个民族也渐渐形成两个民族,最有名的莫过于半岛。
“人无常志,则无恒心!”
李祺依旧不停,“如果你们的心中没有一定要捍卫的东西,那么随时都会妥协,如果你们心中没有一定要守护的东西,那么就不会有矢志不渝而不能放弃的意志。
倘若所有的汉人都坚定的捍卫着汉人王朝,塞外的蛮夷怎么能够进入中原?
如果所有的臣民都坚定的捍卫着社稷,天命又怎么会改换?
为什么汉朝能够再兴,为什么汉朝二兴之后还有汉昭烈帝等一干人矢志不渝,为什么金刀之谶能够绵延千年,难道真的是上天钟爱汉朝吗?
是因为始终有人在捍卫汉朝的道统!
大明呢?
身为鸿学大儒,儒门领袖,不思煌煌大明,却在想着前朝!”
李祺这番话说的大部分人皆是无言以对,实在是在历史上,有太多可以作为例证的故事了。
话说到这里,这些士人已经渐渐明白了李祺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现在陛下已经不相信你们仅凭着以前的那一套就能效忠大明了,所以需要更多的东西去证明。
想要求得一条生路,便以大明为天,以大明为道统,以大明为至高,你们学的那些东西,无论是仁义,还是大道,都要以大明为纲,大明的社稷,重于一切,大明的社稷,越一切!”
李祺的话已经明明白白的展示给了所有人,现在要表现的比以前更爱大明无数倍,才能得到皇帝的原谅!
“圣人在书中教给了后人无数的道理,可在我看来,无非便是国泰民安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