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拜过后,宋音将香递给旁边的小僧,然后牵着双生子姐弟出去。
甫一出了大殿,谭琢就道:“阿娘,我想去前面玩儿。”
他们难得出来一趟,宋音也不拘着他。
谭琢得了允准后,当即兴高采烈的去了。宋音让小双跟着,然后又问谭月:“难得出来一趟,月儿不去玩儿?”
谭月摇摇头。
宋音也没逼她,而是拉着谭月走到旁侧,供香客歇息的木凳子上坐下。
大殿里的香火气太浓了,宋音想坐这儿歇会儿透透气。
而谭月望着宋音的侧脸,纠结了好一会儿,终是细若蚊蝇开口:“阿娘,我可以不读书的。”
宋音原本正在闭目晒太阳,闻言偏头看向谭月。
经过这段时间食补的调理,小姑娘的脸上总算有点肉了,但目光仍是怯怯的。
谭月年纪小,她不知道读书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这件事不顺利,而她的阿娘在为这事伤神,她不想让她阿娘因她而伤神。
“但是月儿,阿娘希望你能读书。”如今的宋音已经适应了母亲的身份,她望向谭月,目光平和如水。
但谭月却陡然觉得鼻子一酸。
从前她一直是被忽略的那个,而现在,她的阿娘终于能看见她的存在了。
“阿娘若是希望我能读书,那我就读书。”谭月太珍惜现在的阿娘了,所以她说什么她都听。
宋音看着这样的谭月,只觉得十分心疼,她抬手摸了摸谭月的发顶,正要开口时,一道女声却蓦的插了进来——
“女子又不能参加科举,读书有何用?”
宋音循声望去,就见一个穿着桃红春衫的女子,正站在垂花门旁。
宋音不认识她,但她不确定,宋茵认不认识她。
“我送她读书,原也不指望她参加科举。不过是希望她识得几个字,日后能开拓眼界明辨是非,不会被人轻易哄骗了去。”宋音不知对方底细,遂说的半真半假。
而那女子似是第一次听见这么稀奇的理由,她啧了一声,正要开口时,一段凌乱急促的脚步声突然过来。
“春姨娘您怎么来这里了?可真是让奴婢好找。法师说,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请您过去瞧一瞧呢!”
那女子腰肢一晃,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没一会儿,小双便带着谭琢过来了。恰好又到用午食的时辰了,宋音遂带着双生子姐弟去斋房用了斋饭。
饭毕下山前,宋音又向小沙弥打听了一下:“今日不知是哪家亲眷在这里做水陆道场?”
“是周县令的如夫人春姨娘,请寺中高僧为其母做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