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男人离开,盛于蓝往前走去,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摊子,摊子和摊子之间用塑料布隔开。
第一个摊子卖的是袜子,盛于蓝看到的是摆在摊子面前的白色的尼龙袜。
盛于蓝自知资金有限,因此她想卖利润高的,因此她直接掠过尼龙袜。
再往里走是卖衣服的摊子,地上摆着一捆捆的喇叭裤。
来这里的都是进货的,因此衣服都是按照捆来卖,一捆十二条。
这几年流行喇叭裤,卖得好,自然生产得多,摊子上摆得也多。
盛于蓝一一看过去,最后停在了蛤蟆镜的摊子前。
随着外国电影的流入,蛤蟆镜也在国内流行起来,盛于蓝记得厂里的男男女女,省吃俭用也要买一副,戴在眼睛上,非常的时尚。
就它了。
盛于蓝没有贸然上前,而是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不一会,有个人上前问,“多少钱一副?”
“一袋六十块钱。”摊主拿起一袋放到问的人面前。
对方拿起看了一会,又放回去。
摊主不太高兴的把它放回原位。
盛于蓝默默的在心里算了一下,得出五块钱一副。
这时,又有一个人来到摊子前,“老板,怎么卖?”
“一百二一袋。”
盛于蓝瞪大眼,怎么贵了一倍?
“太贵了,便宜点。”顾客讨价还价。
“不贵了,你问问都是这个价。”摊主寸步不让。
盛于蓝听了几个人,发现报高价的都是外地人,也就是说宰外地人。
她又去别的摊子逛了逛,发现大家都是如此。
于是,她就知道怎么做了。
她重新回到第一个摊子前,在一个本地人拿完货之后,盛于蓝对老板道,“老板,这个五块钱一副是吧?”
她没有用本地话,因为她是外地人,再怎么会说本地话也会带点口音。
老板看了她一眼,“你听错了,是十块钱一副。”
“是吗?”盛于蓝一副我不信的表情,她也不跟老板理论,而是就站在旁边,等待下一个客人,相信很快又会有本地人来问了。
老板一眼看穿她的企图,撸起袖子,危险的看着她,“嘿,你这小姑娘,砸场子是不是?”
“怎么?这里不能站?那我站远点。”盛于蓝站在了道路的另一边,这里总不再是他的摊子范围了。
老板快被她气死了,他怀疑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朝盛于蓝吼道,“你这是赖上我了是吧?”
“你误会我了,老板,我只是想和你做生意。”
她只是不想被他宰而已,有错吗?
“做做做,你过来吧。”老板朝她招手,脸上充满无奈。
盛于蓝蹦蹦跳跳的走过去,“老板,我就知道你是个好人。”
“少给我戴高帽。”老板拒绝她这一套,“说吧,要多少?”
“320副。”盛于蓝决定干票大的,拿出一千六百块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