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向导叫「二喜」,和余华老师《活着》里的偏头女婿重名。但这位二喜却健谈得多。
得知我们是去考古的,二喜班门弄斧,喋喋不休和我们聊起了长白山的历史。
长白山虽是关外苦寒之地,却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这个「不咸山」,就是长白山的古称。
肃慎氏,又称「息慎」,是满族等通古斯诸族的祖先,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尧舜时期和夏朝。《竹书纪年》记载:【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
听到这些,我心中隐约有些明悟。
同样是四千多年前,蜀山氏、蚕丛、鱼凫三代蜀王,在西南蜀地建立了古蜀国。
虽然肃慎氏和古蜀国相隔千里,中间还隔着夏王朝,但谁也不能保证两国毫无往来。
卢辉说在青关山发现过长白玉,也许并不是空穴来风。
我们的大巴车开了一天一夜,从柏油路到水泥路、再到厚厚积雪的土路,终于无路可走。
萧青山斗志昂扬地拍拍手:「同志们,下车,进山!」
我检查身上的防寒服、羽绒服和冲锋衣,戴好帽子和护目镜,这才走下大巴。每个人的衣物都差不多,活像一群熊瞎子。没办法,在这种地方,失温是致命的。
司机开着大巴车返回,我们整备完毕,正式进山。
夜幕时分,我们准确地找到了上一个考古队曾驻扎的营地。看见地上的篝火堆残留,大伙都松了一口气,稀稀落落地鼓起掌来。
萧青山正准备说点什么,背包里骤然响起了一阵电话铃声。
他解下背包,掏出卫星电话,走到一旁接听。
我有些诧异,需要动用卫星电话,肯定是紧急情况。难道出了什么事?
等他讲完电话,我凑过去,准备当个好奇宝宝。
还没等我开口,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臂,靠近我耳畔,轻轻说道:
「司机说,大巴车上,发现了一具容貌被毁的无名男尸,很可能是我们的队员之一。」
我心里「咯噔」一下。
上车时,我看得分明,不算司机的话,车上是
现在,营地里也是
车上死了一个,营地多了一个。
萧青山犹豫很久,决定暂时不要提及此事。
五名考古队员都是临时抽调的,互相之间都不认识,萧青山对他们更不熟悉,没办法判断谁是那个「多出来的人」。
而且,这里是冰天雪地的深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如果对方暴起伤人,肯定要造成伤亡。
我不太同意萧青山的意见,但他这个领队固执己见,我也没办法。
草草吃了个晚饭,队员们各自钻进帐篷睡觉,每小时轮流守夜。
萧青山照顾我,把我的守夜轮次放到第一位,我只需要稍稍晚睡一点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