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霞姐,该走了。”阚心怡吃完饭就隔着门喊她。
于红霞擦擦嘴,拿上书包匆忙出来了,推上自行车。
她力气大带着阚心怡,五六分钟就到了京师大附中。
因为要补习数学的学生太多,既有十六七岁的应届高中生,也有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多岁的在职人员,普通教室挤不下,就安排在礼堂,给他们上课的是附中教导主任。
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讲解题时详细生动又不失幽默,大家特别喜欢听他上课。
能来补习班的都是要准备参加高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所以上课时都很自觉,根本不用人维持纪律,一个比一个听的认真。
于红霞跟阚心怡提前十分钟到了教室,人已经来了大半,座位都要坐满了。
可想而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有多高。
还有人同时报两个班的,每天晚上要补习到十点钟,白天还要正常上班,真的是很辛苦。
于红霞下课回到家时已经八点多了,二姨父曹永年也在。
他不放心,每天晚上都过来一起照顾孩子,等于红霞回来,夫妻俩再一块回去。
不然黑灯瞎火的,姜凤贤一个女人走夜路太不安全了。
曹永年已经很少出差了,手上的工作也一点点交出去了,他现在清闲的很。
不过厂里也多了一堆条条框框,三天两头的开会,整的很多人怨声载道的。
背地里没少骂苏廷奕,小人得志便猖狂,早晚得摔进沟里去。
苏廷奕不管衆人反应如何,依旧我行我素的,做起事来毫无顾忌,曹永年一直冷眼看着,从来不参与,看他最後如何收场。
转眼就到了星期天,上午一节大课上完已经九点半了。
阚心怡还有一节课要中午才结束,于红霞没等她,一个人回来了,红莲过来了。
在家等着她呢。
工作的事姜凤淑李昌顺已经知道了,他们也没说什麽,让于红霞自己做主。
于红莲把准备好的钱拿出来,“姐,我手里只有这麽多,先给你五百,以後我上班了,每个月再给你十块,一直给你够七百为止。”
于红霞摆摆手,“不用了,不用给我那麽多钱,就三百吧,一个临时工名额也就值这麽多。”
说着数出二百推回去,她知道红莲手里没有多少钱,这五百估计多半都是借来的。
“姐,咱们亲姐妹也要明算账,一个工作名额三百块钱太少,最少也得五百。”
五百都要抢破头呢。
这段时间曲文志一直在帮她打听,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可见临时工也不好找了。
“行了,就听姐的。”于红霞把剩下的钱塞回给红莲,让她收好,不要再推来推去的。
于红莲只能把钱收起来,想着以後多来看看姐姐,这个人情她还是要还的。
说好了教她用缝纫机,于红霞拉着她去了对门。
跟徐大妈借缝纫机。
“用吧。”徐大妈很爽快的答应了,家里缝纫机还是大儿子娶媳妇时买的,都快十年了。
平时也不用,放着也是放着,红霞想要教妹妹就给她用呗。
徐家大儿媳妇李娟,她平时上班比较忙,早出晚归的。
星期天休息,也多半看不着她,不是回娘家去了,就是跟工友逛街去了。
她今天回来的早,见她们姐妹在,进屋後笑了笑,“红霞,你手就是灵巧,什麽都会。”
她学了十年,缝纫机也没怎麽学明白。
当初买缝纫机也是随大溜,别人结婚都有,她也不能少了,其实没做过几回衣服。
“我就是熟能生巧,嫂子你是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学,以後我教你。”
李艳娟笑着说好,她喜欢于红霞这性格,大大方方的,相处起来自在,一点不让人觉得别扭。
秦香云从厂里要来一袋子碎布头,于红霞给了李艳娟婆媳一些,她抽空做了几个椅子垫。
还剩下不少,正好拿来给红莲练手。
双肩书包现在已经开始大批量生産,陆续投放市场,销量非常不错,可以是说卖疯了。
主要是款式新颖,又实用,不但学生喜欢,就是大人平时用来装个东西也行。
颜色也多了,有了粉色丶红色丶橘黄色丶绿色丶蓝色和黑色,在百货大楼柜台一摆出来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这个姜凤贤最了解,她在三楼卖衣服,经常调去箱包柜台那边帮忙,她也是才知道,双肩书包是于红霞先做出来的,把她好一顿夸奖。
红莲学了会就回去了,她明天要去服装厂上班,回去准备准备,就没留下吃饭。
下午于红霞去粮油店,家里这个月的粮油还没买呢,她平时上班没时间。
今天星期天正好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