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棉花糖>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章 我未壮壮则有变(第2页)

第1章 我未壮壮则有变(第2页)

还有比此时更加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吗?

若非马谡街亭之败,那么丞相极有可能尽收拢右之地,则北伐最大的阻碍——粮道,将迎刃而解!

为何?

因为曹魏自雒阳运粮至关中,粮道拢共一千二百里!

其间,从雒阳至三门峡的三百里黄河水道,两岸是悬崖峭壁,原始森林,河中则暗礁密布,水流湍急,是几乎无法航运的死亡补给线!

这三百里补给线,天下一统时,是关中政权抽血天下的最大阻碍;天下分裂时,又是熬得关东政权将军白征夫泪』的噩梦。

不知多少航人在此沉河,不知多少纤夫于斯坠崖,背后更不知有多少以逃亡报,捕其父母妻子』导致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历朝历代使尽浑身解数,开道凿渠,积千年之功,却直至关中不再适合建都都未能解决。

曹魏能解决?

显然不能。

那就只能走三百里陆路,凭白消耗掉四五成粮草,等过了三门峡,再下河,逆流而上九百里。

而汉军若得陇右呢?

自天水运粮出拢山,不及三百里便至关中,五百里便至长安!

更有渭、汧qian二水顺流而下!

如此一来,便是以小搏大又能如何?!

旁的不说,在关中这块地方,粮道优势绝对足以将国力差距抹平!

纵使丞相再与司马懿拒兵五丈原,急得团团转的也不会是丞相,而是司马懿!

而假使汉家天子如太祖高皇帝一般,自汉中入关中,还于西京。

那么可以预见,必将是威震华夏,天下汹汹』,不论军事意义还是正治意义都将是巨大的。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刘禅此刻想要亲征之地,却并非丞相所在的拢右,而是赵云、邓芝所在的箕谷,也即褒斜道。

丞相在败绩后向刘阿斗请罪的表文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

这说明,面对丞相北伐,曹魏应对仓促,短时间内确实募集不到足够兵马。

所以,曹真或许真是个突破口。

而若真能败曹真,出斜谷,围陈仓,上拢山,那么说不准就能包张郃一顿饺子,打他个措手不及!

无论如何,坐在皇宫里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便什么也做不成。

而走出去,或许还有机会。

至少至少,也能使赵云不落个无过无功,老死蜀中的结局,再为大汉多奉献两年血汗,多当两年牛马吧?

一念至此,刘禅从榻上翻起,支走所有侍者,只留一名长得顺眼的小黄门掌灯。

其后走到案前,身自铺开缯帛,再然后提笔着墨,文思如尿崩,洋洋洒洒千余字。

大意是他昨日往先帝昭烈庙哀思皇考,摒开群臣与先帝剖白心迹,求先帝佑丞相安康,北伐功成。

谁知突然地震,他头晕目眩,眼前一黑,醒来时已是身处宣室。恍惚之间陡然惊觉,昏睡时竟是先帝托梦与他。

一曰,参军马谡于街泉亭舍水上山,不下据城,以致北伐大业功败垂成。

二曰,若马谡之败已不可挽回,则箕谷方向或可续大汉两分气运。

至于如何续这两分气运,先帝未曾细言,只是勉励他振奋些许精神,多生些许胆气,继先帝些许遗风,与丞相分些许担子…

反正就是编嘛!

写过论文,还有不会编的?

最后,刘禅与丞相痛陈心迹:

思及大汉四百年基业一旦尽丧于己,则捶心泣血,不知如何自处,更不知何面目以见先帝!

于是翻然改图,誓要革面洗心,踔厉奋,继先帝之遗志,秉先帝之懿德,与诸卿并力,将士齐心。

遂决意亲征箕谷,以励士卒。

倘真如先帝梦中所言,马谡之败已不可挽,则盼丞相敛兵聚谷于祁山,保全退路与魏逆相拒一二,静候箕谷消息。

若箕谷得胜,则魏逆可擒,我大汉必尽有拢右矣!

若败,则退保汉中,屈身守命以待天时。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

倘终不能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则君王死社稷可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